追“新”逐“綠”促共贏

日期:2025-10-31 09:2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游客身穿“宇航服”沉浸式體驗烏蘭察布烏蘭哈達火山文旅項目。

游客身穿“宇航服”沉浸式體驗烏蘭察布烏蘭哈達火山文旅項目。

  深秋季節,平均海拔1000米的內蒙古高原披上金色的秋裝。這片“空中有風光,地下有煤炭”的廣袤土地,呈現出令人震撼的開闊與壯麗。當內蒙古的風點亮京津冀的萬家燈火,一幅追“新”逐“綠”促共贏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隨風送“綠”

  內蒙古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其技術可開發量分別佔全國的57%、21%,分別居全國第一位和第二位;2024年新能源裝機在全國率先破億、超過火電裝機規模;“一電變三綠”(綠電制綠氫、綠氨、綠醇)工程穩健起步……

  “2024年,錫林郭勒盟外送京津冀總電量達468.86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綠電169.71億千瓦時,佔比36.2%。”錫林郭勒盟能源局副局長宋文濤説。

  內蒙古的風不僅“點亮”了京津冀的燈,也開啟了京津冀蒙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征程。

  近日,我國“十四五”規劃佈局最大的“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庫布齊沙漠基地的首個千萬千瓦級特高壓外送基地全面開工建設。

  該基地外送通道起點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途經山西省,落點位於河北省滄州市,全長699公里,電壓±800千伏、輸送容量800萬千瓦。

  該基地計劃2027年底前建成投運,投運後每年可為以京津冀為中心的華北電網輸送電量約360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電量佔比60%,每年可減少標準煤消耗約64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00萬噸,將有力促進華北地區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和節能減排,有效提高優質電力資源跨區域優化配置能力,更好服務保障華北地區電力供應和電網安全。

  “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是內蒙古持續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助力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重要實踐載體,也是內蒙古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紮實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防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努力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的生動實踐。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庫布齊送電河北基地全面開工,還有烏蘭布和送電京津冀魯基地方案已上報國家能源局;烏蘭察布至京津冀地區輸氫管道(烏蘭察布段)已核準;正在謀劃爭取“綠電進京”等新一批沙戈荒基地納入國家規劃……

  跨境通衢

  走進位於烏蘭察布集寧區的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國家物流樞紐園區,一排排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停靠站臺,即將搭乘中歐班列經二連浩特出境。這座草原上的物流樞紐,依託中歐班列中通道和天津港海鐵聯運大通道,正在推動“通道+樞紐+産業”融合發展,煥發勃勃生機。

  2022年,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國家物流樞紐園區掛牌成立,以俄蒙歐資源型産品進口和京津冀等地工業産品、農産品出口為重點,集商貿物流、進出口加工服務為一體,構建起京津冀蒙物流互通的綜合平臺。

  2024年建成投用的七蘇木標準化廠房,可為京津冀等地農産品出口提供保障。目前已吸引3家南瓜籽加工企業入駐,年加工能力達3萬噸,已培育南瓜籽、葵花籽、玉米等進出口加工品類,産品遠銷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國家物流樞紐園區蓬勃發展,成為內蒙古對接京津冀、聯通中蒙俄大通道的物流“鎖鑰”。

  協同出“新”

  在烏蘭察布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北京游客王彤穿上宇航服,沉浸式體驗“火星漫游”:“不僅被火山地貌的壯闊震撼,更被這種創新玩法打動——沒想到草原上的火山地質公園這麼有趣。”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2014年,距離北京最近的內蒙古地級市烏蘭察布,作為內蒙古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舉全市之力融入協同發展國家戰略。11年來,烏蘭察布社會經濟取得巨大發展,其中文旅産業成果豐碩,烏蘭察布被稱為北京“後花園”。

  2023年起,京蒙兩地文旅部門共同實施“旅游倍增計劃”,通過政策聯動、資源互推、市場共用,持續深化兩地文旅交流合作。2024年以來,京蒙兩地協同推進烏蘭察布火山地質公園生態保護和基礎建設項目,建成了3公里生態棧道和8處觀光驛站,並建成投運智慧旅游系統,使這裡成為“京津冀網紅打卡地”。

  從內蒙古文旅廳了解到,2025年1至8月,北京市來內蒙古旅游的游客累計1060.56萬人次,同比增長29.90%。(韓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