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整齊排列在位於河北張家口的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內。
這是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無人機照片)。
七月的壩上草原,天空藍得醉人。在層巒疊翠間下,一排排風力發電機巍然聳立,一片片深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輝,一條條輸電線凌空飛架……在北京周邊地區,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産業發展方興未艾。
日前獲悉,作為我國“十四五”規劃的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冀北清潔能源基地新能源總裝機突破8000萬千瓦,佔全部裝機比重超過75%,佔比居全國首位。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如今這個浪漫的冬奧故事仍在延續。源源不斷産出的清潔能源,正持續點亮萬家燈火,成為區域發展的“綠色引擎”。
造就新能源領域“國家名片”
風塔高聳、槳葉旋轉,一望無垠的壩上草原,白色風車靜靜矗立、緩緩轉動。這裡便是豐寧魚兒山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承德豐寧流雲嶺風光電站的所在地。
據了解,該項目中的風電項目已於2024年12月25日並網發電,預計年上網電量約5.85億千瓦時,風電項目負責人趙鑫算了一筆“綠色賬”:與同等發電量的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7.9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9.21萬噸,同時顯著降低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風機葉片長達99米,單圈旋轉即可發電13.4度。”風機工程師葛鳴指着遠處的風機介紹。他手中的平板電腦正實時監控着每台設備的運作數據,“智慧巡檢系統能自動識別數據異常並報警,我們再進行精準排查,大大提高了巡檢效率。”
張家口地處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連接區域,是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在張北縣的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基地聯合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正緊緊盯着眼前的六塊顯示屏。它們是基地的“千里眼”“順風耳”,可以實時監測全站發輸變電設備狀態以及全站風速、運作等關鍵數據。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是全球首個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及智慧輸電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工程,也是新能源領域的“國家名片”。聯合控制中心可對整個風光儲輸系統進行統一協調,實現自動有功功率調節和自動電壓調節功能,同時利用工程特有的“新能源+儲能+調相機”模式,更好地把冀北壩上的優質風光資源轉化為穩定友好的綠色電能,併入張雄特高壓主網,輸送到京津冀負荷中心。
“超級充電寶”滿格運作
“請立即開啟2台機組抽水運作。”9時30分,接到華北網調調度電話指令,國網新源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中控室值班員輸入指令值,按下啟動鍵。10分鐘內,9號機、3號機相繼抽水並網。迎峰度夏期間,居民用電量增加,電站變得忙碌起來,抽水—發電次數明顯增多。
眾所周知,風機、光伏發電具有波動性、隨機性,如何解決消納和儲能的問題、保障電網穩定運作呢?抽水蓄能電站給出了把風光電轉化為水勢的解決方案——用電低谷時,執行“抽水”操作,使用富餘的電把低處的水抽到高處;用電高峰時,執行“發電”操作,利用水的勢能發電。因此,抽水蓄能電站也被稱為“超級充電寶”。
豐寧電站位於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緊鄰京津冀負荷中心和冀北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電站總裝機規模達360萬千瓦。2024年12月31日,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意味着這個“超級充電寶”可以滿格運作。截至目前,豐寧電站機組累計發電、抽水啟動均超9800台次,歷史單日發電量峰值達3384萬千瓦時,抽水電量峰值達3188萬千瓦時,連續安全運作1393天。
近年來,伴隨新能源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更多新能源技術正走出實驗室,在更大舞臺上施展。在張家口尚義縣400兆瓦牧光互補光伏項目現場,73萬塊光伏板整齊排列,蔚為壯觀。作為河北省重點項目,該項目於2024年11月投産,從開工到並網發電,僅用時一年多。板上産“綠電”,板下牧牛羊,牧光互補技術的創新應用,不僅提高了空間利用,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還兼顧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效益,為探索綠色産業迴圈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帶來高品質發展新空間
冀北清潔能源基地毗鄰北京、天津、唐山大型負荷區域,是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能源“交通要道”。據統計,目前冀北清潔能源基地的新能源總裝機達8167.4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規模3660.7萬千瓦、光伏裝機規模3992.1萬千瓦。2025年前5個月,該基地新能源發電量達54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9%,新增新能源裝機981.6萬千瓦。
近年來,河北省持續推動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和廊坊等北部地區清潔能源開發,有序推進風電、光伏、光熱和生物質發電項目,助力高品質發展。張家口正依託産業基礎、技術創新及鏈式發展,着力打造大容量風電裝備製造基地、異質結高效太陽能光伏裝備製造基地以及風光運維裝備産業鏈條。承德是清潔能源富集區。當地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堅持“風光水儲氫”一體化發展,“發儲用造”全鏈條推進,“風、光、水”3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在秦皇島市,撫寧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大壩填築量超100萬立方米,再次刷新建設“進度條”。
預計到“十五五”末,冀北清潔能源基地新能源裝機佔本地電源總量比例將達85%左右,新能源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將達80%左右,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裝機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李如意 趙曉剛 程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