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數據要素創新“三領域全覆蓋” 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日期:2025-07-20 11:0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近日,國家數據局公佈2025年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名單,雄安新區在“城市”“行業”“企業”三個方向全面開花,成為全國實現“三領域全覆蓋”的城市之一。標誌着雄安新區在數據要素創新領域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三箭齊發”: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

  此次試點評選競爭激烈,全國共63個項目獲批。雄安新區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在“城市”“行業”“企業”三個方向均有一項入選: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獲批“城市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雄安新區)”;中國礦産資源集團大數據有限公司獲批“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礦産資源)”;中國衛星網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批“企業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

  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城市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雄安新區)”項目,正在加速“雲上雄安”與實體城市的深度融合。該項目已擁有城市治理、民生保障、智慧政務、智慧建造、城市運營、産業賦能6大類30余種數據産品。目前已完成城市可信數據空間(雄安新區)建設方案編制,下一步將快速推動系統建設和空間運營。

  中國礦産資源集團大數據有限公司“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礦産資源)”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致力於推動礦産資源數據全鏈條可信流通。目前已經規劃設計了35種戰略性礦産全産業鏈數據模型,覆蓋全球礦山生産、發運、海關、港存、交易、物流、生産製造、生態環保等完整的數據體系;已經部署區塊鏈、隱私計算關鍵技術,建設了資源供給、數據開發、數據運營三大平臺,可支撐行業可信數據空間的可信管控、資源交互和價值共創等核心功能要求;已與11家聯合體單位、8家戰略合作港口集團和8家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單位達成合作意向,協定了數據對接模式,初步形成了行業數據合作運營的規則機制。

  中國衛星網路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將為衛星網際網路數據應用樹立安全新範式。該項目已形成寬頻、窄帶、物聯網、導航增強載荷的衛星聯網系統;已具備通導感一體化網路,全信創環境的數據基礎設施能力,形成了衛星網際網路全國重點實驗室、河北省衛星網際網路數據應用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等科創平臺,突破了全球實時採集,低軌星間鏈路實時回傳的卡脖子數據難題;牽頭組建了國家級空天資訊和衛星網際網路産業聯盟,已聚集100余家生態企業。

  數據超330億條:“可用不可見、流通不流失”

  “能在三大賽道同時領跑,源於雄安從‘築城’之初就植入的‘數據基因’。”雄安新區工信科技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雄安新區已建成國內最大規模區塊鏈應用場景,綜合數據平臺匯聚數據超330億條,通過“身份認證+加密+訪問控制”三重防護網,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流通不流失”。

  此外,中礦大數據、星網數科、大唐數科、大唐科創等300余家疏解央企形成的創新集群,更為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這位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雄安新區將以此次試點為契機,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打造“數據安全港”,持續完善區塊鏈底層平臺與綜合數據平臺,建立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可信管理體系;激活“要素新價值”,推動政務、礦産、衛星等多領域數據融合應用,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構建“開放生態圈”。吸引頂尖數據技術企業入駐,形成以雄安可信數據空間為核心的數據産業集群。

  從“一張白紙”到“創新高地”,雄安新區再次以創新實踐詮釋了“未來之城”的含金量。三項試點如同三把鑰匙,正在打開雄安新區奮力建設可信數據空間、全面釋放數據要素活力的大門。當更多“雄安方案”上升為“國家標準”,中國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將迎來由雄安賦能的全新引擎。

  到2028年:我國建成百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

  據國家數據局介紹,可信數據空間是基於共識規則,聯接多方主體,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共用的一種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它既是數據要素價值共創的應用生態,也是支撐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重要載體。

  2024年年底,國家數據局印發的《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提出,到2028年,可信數據空間運營、技術、生態、標準、安全等體系取得突破,建成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形成一批數據空間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

  2025年4月,國家數據局組織開展2025年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提出圍繞企業、行業、城市三大方向,經過兩年試點培育,形成一批資源豐富、應用創新、生態繁榮、成效顯著的可信數據空間,在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數據安全可信流通、數據要素價值共創、數據制度機制創新等方面,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模式,探索數據資源規模化流通利用新模式新路徑。(韓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