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拍攝的雄安體育中心(無人機照片)。
位於雄安新區啟動區的雄安體育中心於3月30日盛大開業,這座凝聚着無數建設者心血與智慧的體育殿堂,以雄偉壯觀的姿態屹立在新區的核心地帶,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和文化體育活動的新地標。
雄安體育中心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由一場兩館三個單體建築組成,將方圓的幾何造型與東方寫意留白相融合,如同三枚“山浮水印章”。中建二局安裝公司負責體育館、游泳館約3萬平方米的金屬屋面及10萬平方米的幕墻工程建設。“山浮水印章”是如何建成的?建設者揭秘其中細節。
精準測量,毫釐之間見真章
雄安體育中心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古代的玉璧,以中正有序的方式塑造體育場館內外空間和形象,以方圓的幾何造型強化東方意境,以藍綠相容的方式塑造宜人尺度,最終以印章落款整個城市畫卷。如何還原這種極具東方古韻的建築屋面,對項目團隊來説,極具考驗。
“項目遠遠看去是方中帶圓,所以對屋面和幕墻細節曲線的把控要求特別高,一旦出現偏差,整個建築外形都會受到影響。”項目總工趙俊委表示,為了最大精度還原體育館和游泳館的屋面結構,項目團隊採用了全站儀、鐳射經緯儀等精密儀器,並引入了BIM 建模技術,通過BIM 技術,團隊對屋面結構進行了三維建模,提前模擬施工過程,優化施工方案。
測量工程師宋志林介紹:“我們選擇在溫度變化小的凌晨或傍晚進行測量,減少溫差對結構變形的影響。”此外,團隊還制定了詳細的測量復核制度,確保每一個數據都精準無誤。正是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讓複雜的屋面和幕墻結構在施工中得以精準定位,為後續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單元拼裝,高空作業顯身手
華北地區四季分明溫差明顯,具有典型的季風氣候特點,夏天雨水較大,冬天風力強勁。這些變化,對施工現場以及後續金屬屋面的耐久度,都是極大的考驗。安全施工是首要任務,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做到高效高品質,是施工團隊的核心目標。
“吊裝是金屬屋面施工的關鍵環節,既要保證安全,又要確保效率。”生産經理郭磊站在吊車旁,指揮着一根根檁條緩緩升起。體育館和游泳館的屋面高度較高,材料運輸和吊裝難度極大。為此項目團隊採用了25噸汽車吊,並且針對不同長度和重量的材料,制定了詳細的吊裝方案。比如,屋面板和天溝支架,屋面板較長,在空中易受到風力影響進行擺動,團隊進行了分段吊裝和地面拼裝。這種單元化吊裝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吊裝難度,並提高了安裝精度,確保高效完成高空作業。
智慧建造,智慧平臺賦能未來
為還原“山浮水印章”的設計,鋼結構、屋面板、玻璃等構件超16萬件,不同造型、曲線的屋面板超2.6萬件,如此龐大的數據如何下料製作且在現場精準定位,也是施工團隊面臨的一大難題。
中建二局安裝公司自主研發了金屬屋面智慧平臺,導入BIM 模型,自動套料下料。平臺已建立超20項生産數據標準介面,支援與業內23家主流廠商平臺的數據對接,實現同源數據在上下游相關企業的一鍵無損流轉,極大提高了屋面構件下料速度,並將雄安體育中心項目平均套料損耗率降低至1%以下,安裝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內,實現了屋面下料速度、精度“雙翻倍”的突破。(李如意 王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