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錫鐵路荷包隧道外冰天雪地,但是智慧溫控系統保證了工人在隧道內溫暖作業。
“七九河開”,天氣漸漸回暖,不過在河北張家口壩上地區,人們的戶外體感溫度依然很低。在位於張北縣的太錫鐵路河北段荷包隧道建設現場,洞外的氣溫甚至低至-30℃,300多名施工人員不懼天寒地凍,正在全力推進隧道建設。
在荷包隧道最深處,噴錨支護工王閆東和工友們身着厚重工作服和多種防護裝備,在高度和寬度均不足5米的空間裏展開施工。
太錫鐵路南起崇禮鐵路太子城站,北至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線路全長392.2公里,設計速度為每小時160公里。此前已經開通運作的太錫鐵路太崇段曾為北京冬奧會提供了重要交通保障。
今年45歲的王閆東是河北保定人,雖然工區離家不遠,但自2024年3月參與荷包隧道建設後,他就再沒有回過家。作為中鐵二十二局一名老員工,他之前參與過京沈、大張等多個“軌道上的京津冀”項目建設。“荷包隧道全長不到2000米,但地質條件複雜,屬於高風險施工隧道,與陳家營隧道共同成為連接張北、沽源車站的關鍵節點(工程)。”王閆東介紹説,張家口壩上地區至今沒有鐵路,為了早日實現壩上地區人民的動車夢,他們全力以赴,抓住一切有利條件趕工期。
張家口壩上地區每年的有效施工時間很短,從五月份氣溫回升到十月份冬季開始,只有半年的有效施工時間。進入冬季,隧道外的工程施工都要停下來。隧道內施工則因洞內溫度相對較高,不受影響。為了讓鐵路在2026年12月具備開通條件,剛剛過去的蛇年春節,王閆東和項目的7個班組都選擇留下來趕工期。“天冷活兒不歇,每天都在分秒必爭。”王閆東説。
為了保證良好的隧道施工環境,項目部在施工人員進入作業面的路上設置了兩道防風保溫門簾。項目工程指揮部的智慧溫控系統實時監測7個作業面環境數據,20台熱風炮根據溫度變化自動啟停,保障施工人員溫暖作業和施工品質。這種工業化施工模式,讓荷包隧道在春節期間的施工進度比原計劃提前了12個工作日。
據介紹,太錫鐵路在張家口市境內線路總長117.35公里,途經崇禮區、張北縣、沽源縣、塞北管理區,新建張北站、沽源站、塞北管理區3座車站,建成通車後,將結束張家口張北、沽源等地無鐵路的歷史。同時,太錫鐵路作為區域性幹線鐵路,建成後將與崇禮鐵路、京張高鐵共同構成張家口北部地區和錫林郭勒盟的進京快速客運通道,有效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豐家衛 孟凡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