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劉吉舞獅:“舞”出新年新氣象 北京地壇廟會表演是第一場

日期:2025-01-25 11:2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劉吉舞獅現場。

劉吉舞獅現場。受訪者供圖

  “6頭大‘獅子’、2頭小‘獅子’,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電話那頭,滄州的劉吉舞獅團領隊康華路向記者透露,正月初一至初七,劉吉舞獅團將再次出現在地壇廟會,為首都觀眾奉獻一場場舞獅表演。

  中國傳統舞獅分“南獅”和“北獅”,滄縣獅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屬於“北獅”一脈。

  “北獅”又細分為“文獅”和“武獅”,劉吉舞獅團是在“文獅”表演的基礎上,兼具雜技、武術、舞蹈元素。這樣既有武術的剛勁,又有雜技的技巧和舞蹈的柔美。

  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想把“獅子”舞好沒有捷徑可走。一個獅頭重5公斤以上,訓練中,為了保持手部靈活,“獅頭”隊員冬天都不敢戴手套,一年四季都要頂着10多公斤的“獅皮”。

  舞台中央,高臺之上,一頭“獅子”騰空而起,跳到直徑一米多的繡球上,踩球通過蹺蹺板……這是劉吉舞獅團的拿手好戲——獅子滾繡球。

  “劉吉舞獅團成立於1980年,在學習繼承傳統舞獅的基礎上,將武術和雜技的表演融於一體,豐富了舞獅的表演形式,也滿足了當地群眾的觀賞需要。”劉吉舞獅團團長盧春玲説。被稱為“中華北獅王”的劉吉舞獅團已經名聲在外,參加過的大型活動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錶演、上海世博會演出等,他們還走出國門到美國、捷克、保加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參與文化交流演出。

  盧春玲介紹,滄州因千年的鐵獅子得名“獅城”,獅子元素與大運河文化相融交織,極大地豐富了滄州人的文化生活。盧春玲説,傳承好獅舞這門深受滄州人喜愛的傳統技藝,是一種責任,更是一份自豪。

  從2000年開始,劉吉舞獅團就開始參加地壇廟會的表演,這次派出了22人的演出隊伍,包括演員、領隊、後勤人員,舞獅演員普遍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經過近1個月的排練,目前節目已經成型,整體表演大約20分鐘,在傳統舞獅套路上還增加了許多創新。隊員們對場地非常熟悉,表演中增加了互動環節。康華路介紹,高桌表演後,所有“獅子”會跑到台下,觀眾可以摸摸獅子頭,摸摸獅子背,討個新年的好彩頭。

  地壇廟會的表演是新年第一場,劉吉舞獅團都會更換全新的道具。隊員們攜帶全套道具提前一天到達北京,為觀眾奉獻精彩的演出。“春節期間演出多。別人過年都是往回趕,我們卻正相反,一般春節前出發元宵節後才能回來。”康華路説,“雖然不能和家人團聚,但一想到能為全國各地的群眾送去節日問候、讓更多人領略‘滄州獅子’的風采,付出再多也值得!”

  滄縣獅舞包含許多武術和雜技動作,技巧性強。一場完整的演出下來,連二十來歲的小夥子都累得氣喘吁吁。康華路卻覺得:“每次拿起獅頭,就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希望更多人愛上舞獅,培養更多‘小獅子’,將這項傳統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由劉吉舞獅團成立的“滄縣舞獅傳承培訓基地”多年來向社會免費開展舞獅課程培訓,還在滄縣的中小學中開展舞獅進校園活動,2024年參與的學生就有5000餘人次。(李如意)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