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逐日照萬家

日期:2024-09-23 09:3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在張北縣,大片光伏板産出了源源不斷的綠電。

在張北縣,大片光伏板産出了源源不斷的綠電。(武殿森 攝

  張家口市張北縣是“風的故鄉、光的海洋”,全縣風能年平均利用小時達3000小時,太陽能年平均利用小時達1700小時以上。近年來,張北通過做強“風光鏈”、補充“儲能鏈”、延長“輸送鏈”,努力打造新能源裝備製造新高地,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如今,這裡生産的新能源裝備正在産出源源不斷的綠電,點亮千家萬戶。

  “智慧工廠”生産光伏板

  9月9日,張北縣電子資訊科創園的海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熱火朝天。在這座“智慧工廠”裏,工人們站在電腦顯示屏前進行“人機對話”,靈活自如的機械手臂正按照程式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

  在這裡,經過焊接、疊層、層壓等11道工序的無縫對接,從原材料上線到光伏電池板下線,只需短短幾分鐘。

  海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9月入駐張北,當年9月28日,張家口市第一塊單晶矽光伏板成功下線,跑出了項目投産的加速度。

  海泰新能生産的光伏板與眾不同,是雙面玻璃的,相較於單玻光伏板,光吸收更全面,電輸出更穩定,發電效率高出30%。而且,其所生産的全系列太陽能光伏組件均通過了“綠色設計産品”評定,以及美、德、澳等國的國際認證,雙玻光伏發電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百米級”風電葉片功率更大

  不只是海泰新能,張北新能源裝備製造企業各有高招。

  在張北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廠區內,起重式天車將生産材料高效傳送到地面,平衡車往來穿梭,將其運送到指定工作區域。1月底,華北地區首支百米級風電葉片在新廠區全新下線,立起來足有30多層樓高。生産大功率風電葉片,並不是簡單意義上長度的增加,而是經過技術攻關、反覆實驗,將四腹板、鈍尾緣、碳纖輕量化結構設計等全新工藝運用到這支“巨無霸”上,通過巧妙解決長度增加與重量增加的矛盾關係,讓配套超大風機功率達到最優。

  一支支“百米級”的風電葉片,葉片根部直徑將近4米,但葉尖不過一張硬紙板的厚度。隨着新産品全面實現量産,讓張北邁入“風電革命”的新時代。

  如今,張北正努力打造新能源裝備製造新高地,隨着一批高端裝備、零部件製造項目落地,與艾郎風電、海泰新能等龍頭企業一起,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風電、光伏、運維裝備製造産業鏈條。一大批成熟的新能源裝備“張北造”項目正擴模提質、集聚發力。截至目前,張北新能源總裝機規模已達1006萬千瓦,位居河北省首位。

  風光儲輸電量突破14億千瓦時

  隨着“雙碳”目標推進實施,更多新能源技術在張北縣驗證並落地。

  走進張北縣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基地聯合控制中心,運作班值長楊成東正緊盯着眼前的顯示大屏,它們是基地的“千里眼”“順風耳”。楊成東和同事全天候值守,通過它們實時監測全站發輸變電設備狀態,以及全站風速、出力等關鍵數據。此時已是中午12點,中央大螢幕上顯示的是當日已向京津冀地區發送的綠電量。

  2021年8月底,新能源組網系統及涉網性能試驗在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基地完成,探索出了一條真實工況下研究新能源組網的新路徑,進一步支撐新能源電源實現從並網到組網的技術跨越。如今,這個全國首家應用“新能源+儲能+調相機”模式的新能源場站,集風電、光伏、儲能裝置和智慧輸電於一體的新能源綜合性示範工程,已建有風電500兆瓦、光伏100兆瓦、電化學儲能70兆瓦。

  “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與人們用電的時間並不一定一致,所以,儲能是新能源利用中關鍵的一環。我們在存儲綠電上確有獨到之處。”國網冀北張家口風光儲輸新能源有限公司黨委黨建部副主任梁立新説,“目前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發電量突破14億千瓦時,依託張北柔直、張雄特高壓等‘綠電高速公路’,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進入千家萬戶,點亮了北京的燈、照亮了雄安的夜。”(李如意 趙曉剛)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