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山水資源吸引京津老人旅居康養 承德“跨城養老”按下快進鍵

日期:2024-06-30 09:1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萬家祥和工作人員陪老人做手工。

萬家祥和工作人員陪老人做手工。(王立群 攝

承德市壽康康養中心工作人員指導老人做訓練。

承德市壽康康養中心工作人員指導老人做訓練。(李國強 攝

  到承德旅居避暑,體驗夏日的清涼與美景,感受田園生活……京津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得益於醫保直接結算、醫養結合持續深入,協同養老正逐漸變成現實,“跨城養老”讓三地老年人切身感受到便捷優質的服務。

  短期旅居式養老受熱捧

  6月24日下午,在承德市雙灤區萬家祥和康養城3層,傳來了歡聲笑語。活動室內,康養城的生活管家正帶着十幾位老人一起摺紙。“摺紙紅船是為了迎接七一專門策劃的活動。”萬家祥和市場部經理芮永傑介紹,40分鐘時間裏,老人們重溫了紅船精神。93歲的北京老人黃爺爺是一位抗戰老兵,他還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入黨故事。老人們齊唱《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這裡每天都會為入住的老人組織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萬家祥和康養城2020年運營,主要面向京津市場和承德當地。芮永傑介紹,5月中下旬到9月中旬,京津老人就會到此居住,“大部分人是‘候鳥式’康養,他們冬季主要居住在海南、廣西等南方地區,夏季回到北方,來到承德康養。”七月和八月,這裡會迎來客流高峰,老人們會選擇短住一週至一個月不等。高峰期,康養城可接待200人至300人,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北京老人。芮永傑2024年多次前往北京西城區進行推介,“毗鄰京津、溫泉富集、生態環境美、氣候條件好、生活成本低,承德這方面的優勢明顯”。

  老年群體收到“大禮包”

  青山環抱,景色秀美。位於承德市雙橋區一條幽靜山谷內的承德壽康康養中心,如世外桃源般靜謐安寧。在這座康養中心內,一間“記憶小屋”裏擺放着老式大哥大、電視機、錄音機。承德壽康康養中心運營經理徐海峰説,很多老年人容易記憶衰退。他們就設立了“記憶小屋”,通過這些老物件喚醒、恢復他們的記憶。

  2022年7月,北京壽康健康養老産業集團與承德市民政局達成合作意向,採取公建民營的方式運營原承德市中心敬老院項目。2023年6月18日正式投入運營。“這裡的醫生專業,護士負責,價格合理,尤其是醫療康養相結合的服務模式,非常適合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還能和北京三甲醫院深度合作,到這之後一眼就相中了。”來自北京平谷的85歲老人潘志波,在選擇養老機構時經過了反覆比較,最終還是選擇了承德市壽康康養中心。

  徐海峰説,該中心自2023年6月投入運營以來,入住老人近一半來自京津地區,“我們已與承德本地和北京多家三甲醫院開展深度合作,共用醫療資源,實現醫保異地劃卡、異地結算。同時,和北京同等條件的養老機構相比,每月費用要少一多半。”

  據了解,根據承德日前出臺的支援跨城養老的政策,京津老人可以到壽康康養中心免費體驗兩天一晚,2024年已有100多位北京老人前來體驗。承德還為京津60歲以上的老人提出了重點景區免門票的優惠措施,老年游客可以免費游覽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等景區景點。

  環京“養老圈”越做越大

  從日前舉行的承德旅居康養養老産業發展大會上獲悉,1月至5月,承德市接待游客2505.04萬人次,其中北京游客477.64萬人次,佔比19.06%。1月至5月,來承德的康養老人共12225人次,其中北京10100人,佔比82.62%。

  據了解,為推動京津養老項目向河北具備條件的地區延伸佈局,河北正着力創建協同養老示範帶,加快構建“一區(環京24縣市區養老核心區)、一圈(高鐵1小時養老服務圈)、三帶(燕山、太行山、沿海康養休閒産業帶)”康養産業發展格局。其中,承德市正處於協同養老示範帶的範圍內。

  圍繞着協同養老這一話題,京津冀三地出臺措施持續推動。2024年三地民政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出,支援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在津冀地區建設或共建養老機構,優先定向接收核心區戶籍老年人。北京市西城區則提出,西城區戶籍老年人入住京津蒙冀協同發展區域養老機構滿三個月的,可以申請老年人異地康養補貼,每人每月補貼600元。

  如今,越來越多的銀發族開始接受這種養老方式,開啟了“跨城養老”生活。通過政策協同、醫養協同、行業協同等方面的持續推進,三地將攜手打造養老服務現代化建設區域協同先行區、示範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東風越吹越強勁。(李如意 竇新雨)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