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京津協作高品質産城融合示範區,2024年以來,天津市寶坻區進一步擦亮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金字招牌。日前從天津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北京中關村推出的5大類203項服務已移植到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天津市寶坻區委書記毛勁松介紹,下一步,寶坻區將全面加強與北京中關村方面合作,加快打造京津協作高品質産城融合示範區。
真金白銀獎勵科技創新
寶坻區副區長、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黨工委書記王浩介紹,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支援高校、科研院所等在科技城實施概念驗證、設立成果轉化機構,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資金支援;對新建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的,一次性最高獎勵100萬元;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認定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資金,通過技術開發、轉讓、許可等方式實現産業化落地的,給予最高200萬元的資金支援;支援高能級孵化機構建設,給予最高500萬元一次性獎勵和200萬元專項獎勵。此外,加大對企業研發投入支援力度,單企每年最高獎勵100萬元。
針對高端裝備製造等四大主導産業,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給予企業重點貢獻人才最高每年50萬元資金獎勵。加大智慧網聯汽車領域研發團隊和研發人員培養力度,鼓勵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對創新創業團隊和人才分別提供最高1000萬元和500萬元資金支援。比如,近期園區啟動“科技副總”聘任項目,吸引高校專家學者與科技城企業簽署協議,圍繞科研攻關、項目建設、成果轉化等開展務實合作,推動校企産學研深度融合。
隨着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建設的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優質項目和創新資源在這裡落地生根。到科技城投資的企業和個人可申請最高5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新建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協同創新中心等高層次人才創新平臺,可享受最高50萬元資助。
主題園區滿足多樣化需求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作為中關村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了13個主題園區,旨在落實“北京研發、天津轉化”,在創新鏈、産業鏈和人才鏈上實現高效協同。
13個主題園區總規劃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將集聚新能源、醫療器械、半導體、光電顯示、汽車零部件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人工智慧、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未來産業,滿足中試研發、産業孵化和生産製造等多樣化需求。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樂之介紹,目前,主題園區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14.3萬平方米已建成,24萬平方米正在建設中,並已成功引入了天津國藥、天津華域細胞、國大醫藥、德國卡酷思、北京中燃、和晟嘉信等多個重點項目,逐步向專業化、市場化、集約化、特色化方向發展。
在優化産業服務方面,園區打造了“簽約即掛牌—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産”的全鏈條服務模式,通過全程幫辦代辦的方式,實現200余項事項“審批不出園”。
集中打造産城融合配套
着眼“産、城、人、景、文”深度融合發展,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完善配套提升承載力,高標準開展二期5.25平方公里市政設施開發,有序推進南開中學科技城學校等重點項目,集中打造一批街區公園、露營基地、圖書館、餐廳等生活配套,加快佈局智慧網聯、智慧能源等新場景,推動天津市首條智慧網聯汽車示範應用線路開通,一舉拿下車路雲協同、開放道路駕駛以及網聯雲控式智慧駕駛(L2+/L4)三項“全國第一”。
“在安居保障、子女教育和生活創業等方面,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推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寶坻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旭介紹,寶坻全區高標準建成327套人才公寓,優先保障科技城自主使用,推出多種戶型供各類人才“拎包入住”,滿足人才多元住房需求;根據寶坻區教育資源承載能力和考核結果統籌安置人才子女入學;推出“寶坻人才卡”,全方位提供醫療健康、住宿餐飲等一系列暖心服務。同時,在科技城開通人才服務窗口,為企業及人才提供全鏈條、一站式精準服務。(豐家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