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宣化:山水人文景觀助力綠色發展
珍禽白鷺在洋河濕地棲息。
高大巍峨的清遠樓、栩栩如生的遼代壁畫、傳承千年農遺的葡萄小鎮、壯美奇駿的桑幹河大峽谷……在古城宣化,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讓人目不暇接,成為推進文化旅游發展的強力引擎。近年來,宣化區以推動體育文化旅游市場全面復蘇為目標,找準自身定位,發揮特色優勢,實施重點項目帶動工程,堅持“體育牽引、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主基調,打造“桑洋水路”上的璀璨明珠。
千里走桑幹“醉美”王家灣
桑幹河是海河的重要支流、永定河的上游,全長506公里。當桑幹河流經宣化南部的王家灣時,淌出了一條奇美壯觀的大峽谷,形成獨一無二的嶂谷地貌。峽谷全長10公里,兩岸高山聳峙,中間河水奔騰,懸崖陡峭相對,嶺上奇峰突起,崖間異石林立,景觀秀麗,氣勢磅礡。依託山水資源,依峽谷而建的桑幹河大峽谷景區就此誕生。“桑幹河大峽谷已形成飛瀑峽、像光洞兩大主題景區,它西鄰陽原泥河灣,東接涿鹿黃帝城,北臨千年古剎柏林寺,是大自然的絕妙之作,更是‘京西最美峽谷廊道’。”桑幹河生態旅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喆説。
作為AAAA景區,飛瀑峽峽谷全長6公里,中段現有2公里長瀑布群。河道內蜿蜒曲折,水流隨地形變化多樣。隨着暑期的到來,大峽谷內的漂流季如約開漂。漂流河道內全部採用純天然山泉水,與其他景區的漂流相比,不僅水資源優勢得天獨厚,且水質清澈、純凈。無論是“乘風破浪”的高山漂,還是“寧靜怡然”的田園漂,游客在千灣回轉中感受“京西第一漂”的山水文化。此外,景區結合天然的地形地貌環境,採用人工梳理與引導方式將飛瀑峽打造成為天然峽谷中的瀑布博物館,形成夏季水瀑成林,冬季冰瀑成峰的奇特景觀,開發高山與水體相結合的特色游樂項目。
像光洞位於桑幹河東部,依山就石鑿築而成,共有大小28個石窟,帶着28個動人的傳説,全部鑲嵌在桑幹河東岸500米高的崖壁上,主建築沿崖棧佈置,依山面水,可觀看桑幹河景觀。像光洞相傳最早於北魏時期建設,距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奇特的懸崖道觀,相傳唐代名臣魏徵曾在此修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
為了更好地提高體驗,桑幹河大峽谷景區二期工程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從纜車到山地滑板車,再到多種高空體驗項目,景區希望呈現更多元更豐富的游覽體驗。特別是‘水如意’項目圍繞山水文化、地質地貌特色與弘揚冬奧精神相融合,以靈動舒展的造型,意在實現與崇禮‘雪如意’南北呼應,同時也能直觀地欣賞大峽谷特有的地質地貌,預計明年5月就能和游客見面。”孫喆説。
十里洋河畔 生態風景線
在宣化洋河濕地,總有一群攝影愛好者在河邊專注地拍攝候鳥,這些人大多已退休,因酷愛拍鳥,被親切地稱為“鳥叔”。“宣化洋河濕地是候鳥遷徙通道上一個重要棲息地,它們在這裡駐足補充體力。”拍了七八年的老資格“鳥叔”李彥學説,“以前鳥少,在洋河邊溜達一天也未必能找到一隻鳥,現在啥時候來啥時候有。尤其近四五年,看看這綠水青山,候鳥多了去了。”
洋河濕地治理工程是宣化區生態改善的一項顯著成果。近年來,宣化區紮實推進“首都兩區”建設,在生態修復上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從137天增加至335天;礦山修復工程累計修復完成115處,昔日礦山再披綠裝;京津風沙源治理、奧運廊道綠化等10項重點工程,累計造林150多萬畝,全區林木綠化率達到50.5%;規劃建設綠地公園、濕地公園和生態公園18處,集中打造沿洋河生態景觀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成為宣化人的共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
洋河的持續改善,不僅引來了候鳥,也引來了項目。在洋河南岸,江家屯郊野公園、中國林業院科技示範基地、千畝現代葡萄産業園集中連片,已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假日綠島變成一處風景如畫、滿載詩意的鄉村旅游休閒勝地;在洋河北岸,柳川湖奧林匹克文旅公園項目正在進行設施建設和冰雪設計,冰雪大世界項目將於年底投運。(亢春寧 楊曉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