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千余新地名落地使用

日期:2023-06-16 08:5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雄安新區千余新地名落地使用

  雄安新區街區道路上的地名令人耳目一新,“未來之城”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有展現地域文化資源的九河大街、燕趙大街;有體現規劃設計理念的智源路、慧谷路;有吸納優秀傳統文化的崇文路、尚德路;有保留鄉愁“接地氣”的羅莊街等等。

  “截至目前,在民政部的支援指導下,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分批向河北省地名辦編制報審了新增地名1177個,其中1012個已有序投入使用,高質高效服務了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局長説。

  保留鄉愁記憶

  地名作為地理實體的標誌,是社會基礎公共資訊,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科學制定和實施地名規劃,對於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對於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解決新區規劃體系中地名不統一的問題,適應新區未來發展需要,2018年起,民政部主動對接支援新區地名命名工作,指導新區編制了地名命名規劃。”高立春介紹,2020年4月,河北省政府批復同意新區呈報的命名規範和命名方案。命名方案批復後,在民政部和省民政廳指導下,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根據堅持吸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留鄉愁記憶、貼近規劃理念的原則,按照《地名管理條例》規定和命名規則要求,新命名了1177個地名,主要涉及起步區、啟動區、容東片區、容西片區、昝崗片區、雄安站樞紐片區等道路、住宅區名稱。

  “我們保留了新區原有村名,用以命名道路名稱,比如文營路、八於街等等,特別是將原有村名用在了社區名稱,比如南文營社區。在村名使用上儘量接近原來村子的位置,就是接近這個村子的文化原點。就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的,讓城市留住歷史,讓人們記住鄉愁。通過保留這些村名,使人們在回遷的嶄新環境中有真切感,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高立春説。

  展示雄安歷史文化

  起步區作為新區“一主五輔”的主城區,是將來的雄安核心區域所在。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致力於將起步區打造成為集中展示雄安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窗口,在骨幹道路命名上主要考慮立體展示文化資訊、延續鄉愁記憶,以海岳大街、易寧大街、雁翎大街、燕趙大街、九河大街、淀安大街命名,分別展示新區的地理大勢、歷史文化、雁翎精神、燕趙風骨、建城環境和淀泊文化等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將千年大計、未來之城的雄安放在了廣闊的地理空間、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地域特色和鮮明的紅色底色之中,不僅凝聚人心,提振精神,也為人們閱讀和理解這座未來之城提供了重要入口和媒介。

  方便群眾好找易記

  作為原有居民回遷區同時兼顧其他功能的容東片區,在地名命名上主要考慮方便群眾好找易記。

  “我們優先命名了金湖、春明湖、秋朗湖,以及金源河等水系名稱,繼而派生出金湖街、金湖南街、金湖北街、金湖東路、金湖西路,秋朗東路、秋朗西路,明朗北街、明朗南街等路名。”高立春説,通過有湖再有路的處理方式,形成了地名逐漸生長的內在過程,增強地名本身聯繫的同時,讓群眾感到地名是新的,但又不是全新的;特別是有規律地使用東、西、南、北方位詞,形成小的地名群組,地名就像一串緊密聯繫的葡萄,而不是一袋互不相關的馬鈴薯,指位性強,好找易記。

  實現地名文化轉化創新

  “為了挖掘歷史地名,實現地名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復活’了明清時期樂安裏和興賢裏兩個歷史地名,分別命名樂安街和興賢路,與容東片區的樂業安居和廣興賢良相呼應,在地名上體現了‘銜接好安居和樂業’的要求。”高立春説,通過激活歷史文化資源,搭建了貫通歷史記憶的橋梁。同時,與樂安街相呼應,用“樂民”這一典故命名相近道路,形成特色地名群組,發揮地名在文化塑造中日用而不覺的優勢,營造更加濃厚的鄰里守望氛圍,實現真正的古為今用。

  “我們通過多種方式,打造友好、平和、有人情味的真正屬於雄安本地的地名系統。”高立春介紹,包括容東水系、公園綠地、道路共64個新地名,通過利用派生、保留原有村落名稱等方式,新採詞僅19個,極大降低了使用難度,為人們進入新環境提供了並不陌生的地名氛圍。另外,通過多種命名方式,也保證了地名在反映當地自然環境、標誌景觀、歷史文化、原有村落等元素的大致均衡,不偏不倚。人們身處其中的不是單一的歷史文化主題公園,更不是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課堂,而是以人為本,照顧人的真實感受的有溫度的地名。(韓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