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科院專家助力開發新品種 玉田春季包尖白菜端上北京夏季餐桌
眼下,河北省玉田縣陳家鋪鎮老汪鋪村的田間一片忙碌,該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共同試驗示範種植的“玉田供京蔬菜”明星品種春季包尖白菜喜獲豐收,農民們忙碌着收穫白菜,經過篩選包裝後銷往北京市場。
包尖白菜是玉田縣特有的白菜品種,因外形直筒擰抱,頂部尖銳而得名“包尖”,以其鮮嫩脆甜,清新爽口而廣受市場青睞,是享譽京津冀地區的特色蔬菜品種。然而,近些年來包尖白菜正經歷着品種退化、抗病性降低和産量下降等諸多問題。
為改善玉田包尖白菜的生産,當地已經採取了許多措施,如修訂《地理標誌産品玉田白菜(玉田包尖白菜)栽培技術規程》,使農業生産“有標可依、有章可循”;打造包尖白菜精品基地,擴大品牌影響力,並帶動普通農戶改進種植技術;公佈全國第一個“玉田供京蔬菜”區域公用品牌,打造蔬菜品牌等。
202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與玉田縣已達成合作協議,多位專家趕赴玉田,在當地展開品種改良,技術提升、品質保障等項目,讓這個享譽京津冀地區多年的傳統品種,重新找到振興之路。
“玉田包尖白菜作為全縣蔬菜的明星産品,如果只在夏季種植初冬收穫,就出現了夏季市場空當,儘管目前全縣包尖白菜種植面積1.5萬畝,産量7.5萬噸,但仍然供不應求。”玉田縣蔬菜産業發展中心主任艾會暖介紹,該縣也嘗試過利用棚室種植包尖白菜傳統品種,但無論是産量、品質,還是口感,都很不理想。因此,該縣與中國農科院加強合作,通過反覆科研攻關,開發出了春季包尖白菜品種,效果很好。
此外,2022年春季該縣在中國農科院蔬菜與花卉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不僅試驗示範了春季包尖白菜,而且還試種了馬鈴薯、甘藍等新優品種,面積達1000余畝。
“我種植白菜20多年了,今年我種植的12畝白菜就是中國農科院專家推薦的H2013,這個品種前期好管理,抗性強,後期不抽薹,確實還不錯。”玉田縣集強合作社理事長馮立田表示,這些天來,他一邊緊盯即將上市的包尖白菜的培育,一邊忙着成熟大白菜的發貨工作。
“春季包尖白菜等新品種的試種成功,打破了玉田縣傳統的白菜種植格局,達到了一年兩熟,在確保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填補了夏季市場空當,打出市場供應時間差,實現産品增值。”艾會暖介紹,如果説玉田包尖白菜是該縣供京蔬菜的拳頭産品,那麼,春季包尖白菜的加入,將進一步豐富北京蔬菜市場供應。
據悉,玉田縣是京津周邊重要的蔬菜生産基地。近年來,該縣通過創建“玉田供京蔬菜”區域公用品牌,發展規模化、標準化、訂單化經營模式,逐步實現了從蔬菜種植大縣到蔬菜産業強縣的跨越。目前全縣常年蔬菜種植面積超40萬畝,年均為京津及周邊市場供應各類蔬菜110余萬噸。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也豐富了京津冀等地市民的餐桌。(豐家衛 商大悅 李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