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共用更多碧水藍天 河北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成效顯著

日期:2022-06-05 08:3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三地共用更多碧水藍天 河北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成效顯著

  近日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2年以來,河北聚焦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現代化河北和首都生態安全屏障的目標,堅持把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各項指標持續向好,生態環境品質改善取得顯著成效。

  白洋淀水質保持Ⅲ類標準

  數據顯示,2021年河北省127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3.0%,比2020年升高6.8個百分點;無劣V類水體。全省河流八大水系中,遼河、永定河和大清河水系水質為優,灤河及冀東沿海水系為良好,白洋淀、衡水湖和崗南水庫等18座湖庫淀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標準。

  2022年以來,河北省圍繞鞏固拓展白洋淀Ⅲ類水質目標,推進實施8大類、52項重點工程項目,持續鞏固白洋淀Ⅲ類水治理成果,1月至4月白洋淀淀區水質保持Ⅲ類,化學需氧量均值同比下降23.7%。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馮軍會介紹,河北省將在白洋淀流域推行“六無標準”,加強流域污染精細化治理(無非清潔生産企業、入淀河流河岸兩側1公里範圍內無新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無面源管控盲區、無污水直排入河、無黑臭水體、無垃圾污水入淀);加快推進白洋淀流域水生態監測評價,實現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實現水環境管理目標從“水環境品質”向“水生態健康”轉變;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在白洋淀深入開展鳥類棲息地建設,進一步推進淀區生態保護和修復。

  各市全部退出空氣品質排名“後十”

  2022年以來,河北省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全省1月至4月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4.54,同比下降12.5%;PM2.5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全省優良天數91天,同比增加9天,優良率75.9%;重污染天數2天,較2021年同期減少4天;全省各市全部退出全國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後十”行列,為有監測紀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準。

  “2022年,我們聚焦解決大氣污染系統性、根源性、結構性問題,緊緊圍繞確保完成全省年度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優良天數達到270天以上的目標,全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錢鵬説,河北省將緊緊扭住鞏固拓展重點城市“退後十”成果,將紮實抓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面源污染治理、産業集群升級改造、餐飲油煙整治、臭氧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氣消除等七個專項行動落地落實;對全省50個行業近3萬家重點涉氣企業進行績效分級管理,開展“升A晉B”行動,2022年力爭A級、B級企業增加30%以上,正面清單企業增加35%。

  生態環境監測“水陸空”一個不少

  近年來,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河北省初步建成各環境要素統籌、規範統一、天地一體、上下協同、資訊共用的生態環境監測網路。截至2021年年底,空氣品質監測方面,建成國控、省控、鄉鎮、開發區和港口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2603個,實現了省市縣鄉全覆蓋;地表水品質監測方面,設置國家、省市級水質監測斷面778個,通過手工和自動監測方式,基本實現對全省重要河流湖庫全監測;土壤環境品質監測方面,布設國家、省兩級土壤品質監測點位2885個,實現重點區域全監控。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王曉晨介紹,河北省還將在土壤、地下水、海洋、農村、輻射等多個方面,按照《河北省生態環境監測“十四五”規劃》系統推進,實現環境品質、生態品質、污染源監測全覆蓋,發揮監測預報預警、資訊整合評價作用,為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的現代化河北提供有力支撐。(韓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