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393平方公里!天津劃定生態紅線
天津市近日發佈了《天津市生態保護紅線》,陸海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393.79平方公里(扣除重疊),佔全市陸海總面積的9.91%,形成了“山水林濕海”的系統保護格局。
天津市生態保護紅線空間基本格局為“三區一帶多點”,“三區”為北部薊州的山地丘陵區、中部七里海—大黃堡濕地區和南部團泊洼—北大港濕地區;“一帶”為海岸帶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多點”為市級及以上禁止開發區和其他各類保護地,主要包括青龍灣防風固沙林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級區、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貝殼堤分佈區等。
天津市生態保護紅線按照各片區主導生態功能分為10個類型。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包括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防風固沙生態保護紅線、河濱岸帶生態保護紅線、地質遺跡—貝殼堤生態保護紅線等5類;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包括海洋特別保護區生態紅線區、重要濱海濕地生態紅線區、重要漁業海域生態紅線區、濱海旅游休閒娛樂區生態紅線區、自然岸線生態紅線區等5類。
天津市環科院工程師郭健介紹,國土空間角度有三大空間,即農業空間、城鎮開發空間和生態空間,生態空間依賴生態保護紅線來保護最重要、最特殊的、必須嚴格保護的區域。生態保護紅線的管理必須進行嚴格的用途管控,按照禁止開發區的要求進行管理,保障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2014年天津市劃定了永久性生態保護區域,從面積上來説,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95平方公里,佔天津陸域國土面積的10%;永久性生態保護區的總面積是2980平方公里,佔天津陸域國土面積的25%。兩個區域疊加後,超過了天津市面積的四分之一。“按照天津市人大常委會的決議,天津永久性生態保護區域和本次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兩個管理制度將來一併實施,空間上有重疊的按照最嚴格的標準實施管控。”郭健説。
馬上就訪
對接形成完整的區域生態保護系統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 劉剛
天津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政策及時出臺,對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有着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過程中,天津重點承接的是高科技産業和服務業,這些産業與傳統的加工製造業不同,它們對土地空間的依賴度不高,因此不會對承接産生限制。
另一方面,近年來濱海城市圍海造田形成的危害已經凸顯出來,濕地減少導致城市內澇,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導致赤潮等發生,更是直接威脅到城市發展和市民健康。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能為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提供一個好的發展環境。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天津必然要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吸引更多高科技産業和服務業入駐,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就是要為打造這樣的環境提供保障。
此外,京津冀三地山水相連,比如天津薊州盤山緊鄰北京,為北京的“後花園”,海河自古就有“九河下梢”之稱,三地生態具有高度關聯性。目前,三地已經相繼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接下來,三地應儘快在邊界上進行對接,確保臨近區域生態系統都得到保護,形成完整的區域生態保護系統。(豐家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