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渤海新區平均每天簽約一個京津項目
“自2014年截至2018年7月底,渤海新區共承接京津項目1264個,總投資達5538.7億元。”近日,滄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棟接受北京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18年上半年,渤海新區實現固定資産投資328.6億元,同比增長8.4%;全部財政收入73.09億元,同比增長4.7%,京津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地推動了渤海新區高品質發展。
招商隊伍“按圖索驥”
記者:招商是對接京津産業轉移的第一步,但這方面河北省沒有成型的方法可循,請問滄州渤海新區在招商過程中積累了哪些經驗?
張國棟:滄州渤海新區是河北省政府確定的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平臺,渤海新區在對接京津方面走在前列,協同發展先行一步。特別是近期對接京津百日攻堅行動中,4個月總共簽約493個億元以上産業項目或高新技術項目,總投資1994億元,數量和投資額都有所突破。
我認為,渤海新區在改革創新中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經驗。第一,精準把控時間節點。自2015年起,提前謀劃推進基礎設施項目416個,總投資1034億元,重點推進近兩萬畝工業用地“七通一平”,改變了“項目等地”的被動局面。
第二,設立專業化園區精準對接。在産業協同中,滄州渤海新區確定了傳統産業的承接平臺、發展新興産業的拓展平臺、打造科技成果的轉化平臺、構建京津綠色農牧漁産品供應基地等多項戰略,並據此明確了生物醫藥、裝備製造、輕工食品、新材料、彩印包裝、現代物流等重點行業。在産業和行業細化基礎上打造專業園區,實現了項目精準對接,並且依據各專業園區項目建設情況,對各個行業的承接進度精準把控。
第三,為適應協同發展新形勢,積極改革創新,形成執行迅速、反饋及時、督導精細、獎懲明確的招商機制。責成渤海新區協同辦對招商部門的資訊日彙報、周分析和月考核,根據集體和個人排名,結合全員聘任對一線招商人員給予激勵和重用,招商改革實現了招商行動的精準把控。
協同發展創新模式
記者:招商是個好的開始,請問在項目具體落地過程中,滄州渤海新區是如何通過京津項目實現高品質發展的?
張國棟:協同發展本身就是改革創新的過程,只有協同模式大創新,才能實現對接京津大突破。
一是渤海新區按照“共建共管共用”模式,引進建設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産業園。作為河北承接北京醫藥産業轉移唯一園區,三年來,園區共簽約醫藥項目132個,其中北京醫藥企業共計95家,總投資270億元。特別是該園區在國內首開“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跨區域管理體制先河,至少可節省一年半的審批時間。
二是按照“企業總部在北京、生産基地在新區”模式,引進建設了北汽華北産業基地。目前落戶河北的四個北汽項目有三個在渤海新區,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了汽車底盤、車橋、車身、變速器等汽車零部件配套産業集群,吸引了南韓現代國內最大配件供應商世原公司等一大批關聯項目,最終將建成千億元汽車産業園區。
三是按照“科技研發在北京、成果轉化在新區”模式,着力打造渤海新區北京科創産業園。渤海新區與中關村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北京海外學人中心、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和中國科技産業化促進委員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十三五”期間,渤海新區至少與100家北京科創園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津冀合作走在前列
記者:滄州渤海新區與天津濱海新區地緣相接,且兩地都具備臨港優勢。據了解,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渤海新區簽約了300多個天津項目,請問兩地合作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國棟:由於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原因,渤海新區確實走在了河北省津冀合作的前列。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港口建設與發展層面。目前,兩港口以集裝箱合作為突破,黃驊港重點深化與天津港在貨源統籌配置、航線資源共用、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更好地依託天津港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的資源優勢,加快打造國際航運港口,確保三年內吞吐量達到4億噸,集裝箱達到200萬標箱。
其次,臨港産業方面。作為地域相接、文化相近、人緣相親的鄰居,渤海新區與天津市在倉儲物流、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的交流合作十分密切。比如我們與天津東麗區共建“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全球分銷巨頭德國布倫泰格化工倉儲等首批項目啟動建設;天津·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産業園開工在即;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天津南開大學首個對外合作的綠色化工研究院、北方技術交易市場滄州技術轉移中心紛紛落戶。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跨入邁向中期目標的新階段,滄州渤海新區迎來戰略性機遇期,津冀合作將走向深化。
城市名片
滄州渤海新區地處河北東南沿海,成立於2007年7月,是河北省重點打造的沿海率先發展增長極,也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國家海水淡化産業發展試點園區、國家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和中國物流實驗基地,戶籍人口66萬,常住人口100萬,海岸線130公里。渤海新區境內的黃驊港是河北冀東南地區運距最短的出海口,現已建成20萬噸級航道和萬噸級以上泊位33個,吞吐量連續4年突破億噸。(李如意 王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