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津冀(天津)檢驗檢疫試驗區在靜海建立 進口肉類通關縮至24小時內
近日,在天津靜海海吉星農産品物流園冷庫門前,工人正駕駛叉車熟練地將成箱的美國薯條從卡車上運到冷庫內。與以往不同,這些預包裝食品由天津口岸入境後被直接運往天津市靜海區,貨物將在靜海完成通關及檢驗檢疫的相關手續。
5月31日,京津冀(天津)檢驗檢疫試驗區在天津靜海建立,“進口肉類”和“預包裝食品”等兩類貨物將率先實現“進口直通”,由於壓縮了中間環節,貨物通關效率大大提高。
進口商品直通靜海
按照之前的模式,進口食品到達天津港後,需要進行報關和檢驗檢疫等相關手續,但是由於天津港貨物量較大,進口食品集裝箱入境後往往需要堆放暫存、轉場,停留過程中集裝箱還需要打冷保鮮。經過一系列處理後,進口食品才可以轉運至集散中心進行銷售。據測算,通關時間一般為4至7天,貨物還曾出現過停留1個月的情況。對食品類貨物來講,時間意味着成本,更意味着商品的口感和品質。
京津冀(天津)檢驗檢疫試驗區成立後,針對進口食品和預包裝食品這兩類進口食品,集裝箱到達天津港後可直接運往天津靜海。由於試驗區的專一性,貨物到達靜海後,可直接進行通關和檢驗檢疫。通關過程理順後,通關時間縮短到24小時之內。
海吉星農産品物流園總經理助理杜琳表示,集裝箱在港口會産生打冷費、轉運費、堆放費等費用,每個集裝箱每天大約會産生500元的費用。“由4至7天轉變為24小時,每個集裝箱節省的費用達3000元左右。成本降低,進口食品的銷售價格也將降低。”
京津冀地區首創
靜海區商委副主任閆晶介紹,此前國家設有兩家檢驗檢疫試驗區,一個在廣西憑祥,主要涉及邊境貿易,一個在江西贛州,主要涉及進口木材。本次在靜海區設立檢驗檢疫試驗區是京津冀地區的首創。
閆晶表示,對天津港而言,目前80%以上的貨物主要依靠公路運輸,港口集疏運成為發展瓶頸。設立檢驗檢疫試驗區能夠實現海港功能前移,有利於緩解天津港貨物運輸壓力,提高整體物流效率。
與此同時,企業可在靜海區就近申報和領取證單,無需往返口岸。基於企業誠信和溯源管理系統,實施精準化管理,誠信企業將獲得快速驗放等更多的優惠政策。對於靜海區而言,依託已有倉儲、交易、配送、物流的優勢,進口商品“直通進區”後,能夠更便捷地完成集散,帶動當地農産品行業的發展,有利於打造“環京津1小時鮮活農産品物流圈”。
有望增加水果門類
京津冀(天津)檢驗檢疫試驗區項目佔地400畝,目前已建成的120畝可實現“進口肉類”、“預包裝食品”兩大品類的檢驗檢疫工作。下一步,靜海區將推動進口水果、綠植、冰鮮海産品“直通進區”。
天津海關業務二科科長劉偉表示,試驗區先行先試,在操作規範的情況下,進口肉類和預包裝食品可以實現風險可控。
目前,檢驗檢疫部門正與其他部門一道論證進口水果、綠植等門類的可行性。劉偉説:“相對於進口肉類,水果很多環節是不可控的,進口香蕉有可能存在病蟲害威脅,以前都是在口岸完成檢疫。因此我們要論證‘直通進區’的可行性,保證國門安全。”對此,閆晶也表示,希望通過減少環節降低進口水果的運輸時間和成本,讓老百姓吃到最便宜、最新鮮的水果。(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