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0億元再建環首都資訊經濟創新示範區 懷來孕育數字經濟“新矽谷”
美麗的官廳湖畔,三座超大規模的資訊技術産業基地即將崛起。5月18日舉行的2018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秦淮數據與張家口市政府簽約,擬投資300億元在懷來縣建設環首都資訊經濟創新示範區。在官廳湖南岸的桑園鎮、東花園鎮,以及懷來北部山區的存瑞鎮,這一創新示範區將按照“同城三基地”的模式規劃佈局,全産業鏈承接北京産業轉移,服務京津冀資訊産業發展。
短短一年內,這已經是秦淮數據二度佈局懷來。秦淮數據副總裁莊穎表示,懷來絕佳的交通、氣候、能源和環境優勢,讓他們經過深思熟慮後再次傾心。2017年秦淮數據斥資60億元在懷來建設的新媒體大數據産業基地,如今已成為懷來縣對外招商的新名片。
這一次,莊穎更加躊躇滿志:“聚合資訊技術全産業鏈能力,環首都資訊經濟創新示範區有望成為未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矽谷’。”
大勢所趨促成二度佈局
二度佈局懷來,既是深思熟慮,也是大勢所趨。“數字經濟正處在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超大規模、超高性能的資訊技術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保障。”莊穎介紹,秦淮數據掌握的行業報告顯示,全球資訊技術集中化發展和價格下降的趨勢,使資訊産業基礎設施的超大規模發展成為必然。“未來三至五年,核心城市的資訊産業基礎設施仍將供不應求,加之土地和電力資源稀缺,必須向周邊輻射。”
在環首都區域內,京西北的懷來交通便利,未來京張高鐵通車,從北京北站到達東花園站僅需27分鐘,可實現與北京中關村、望京兩大資訊産業聚集地的快速直通。年平均氣溫不到10攝氏度,懷來充沛的室外自然冷源在全年大部分時間裏都能解決海量設備的散熱需求。在莊穎看來,自2017年9月新媒體大數據産業基地投産運營之後,懷來發展資訊技術産業方面的諸多潛力,已得到生動的驗證。
環首都資訊經濟創新示範區項目的“同城三基地”總佔地面積達1250畝,其中桑園鎮250畝,存瑞鎮、東花園鎮各500畝。每座基地內,都囊括了研發、生産、培訓、文體活動等齊備的配套設施。“桑園鎮和東花園鎮位於官廳湖南岸,存瑞鎮三面環山、山青樹綠。三個地方都沒有工業污染,是資訊技術産業落戶的理想之地。”懷來河北沙城經濟開發區常務副主任朱群德説。
據悉,三座基地已於近期同步開工,建設周期為5年。其中首期工程預計2018年底均可投入運營,繼2017年的新媒體大數據基地後將再次創下當年開工、當年投産的“懷來速度”。
全産業鏈承接北京高端企業
秦淮數據有着十多年的資訊産業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經驗。2015年以來,秦淮數據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投資運營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在全球租用運營170多家運營商的機房,形成了強大的資訊技術産業服務能力。
據了解,秦淮數據2017年在懷來建設的新媒體大數據基地,其定位即是面向全北京各類媒體的新媒體業態集中承接地。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這一基地將可能在未來服務北京冬奧會新媒體傳播時,大幅提高受眾精度和傳播效率。
現在,隨着環首都資訊經濟創新示範區項目的規劃落地,懷來的資訊技術産業的承載和服務能力也將從新媒體拓展到雲計算、高端裝備製造、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來自北京的雲計算、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據採集與整合、邊緣計算五類專業技術型企業將從産業鏈上游為整個示範區提供技術支撐;在産業鏈中游,裝備與自動化、工業製造、資訊通信技術、工業軟體四大領域的領先企業將構成強有力的産業集群;而第三方的軟體開發者和垂直領域用戶則會以應用軟體為媒介,使懷來全方位承接來自京津冀區域內的數據需求。在資訊産業聚集達到一定規模時,示範區的産業方向還會朝金融、交通、教育等領域延伸。”莊穎認為,按照他們目前研究基礎上的預判,環首都資訊經濟創新示範區想要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新矽谷”,絕非遙不可及。
懷來新能源有了用武之地
利用張家口建設我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示範區的契機,懷來縣近年着力發展風電、光伏等各種形式的新能源,目前全縣新能源比重已達到了70%。不過,由於本地能源消耗有限,懷來大部分能源都輸往北京,50%以上的新能源更因為成本問題無法上網,造成了巨大損失。
“資訊技術和人工智慧都是懷來目前主要的産業發展方向,2017年為了新媒體大數據基地建設,我們在能源支援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環首都資訊經濟創新示範區項目,將在家門口給懷來的新能源帶來用武之地。”朱群德告訴記者,今後5年,示範區每年可以消納懷來數十億度的新能源電力,“新能源將轉化為更大能量的資訊數據,輸出到全國、全世界。”(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