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濱海小城引2800余京企落戶 “牽手”首都高校 承接外溢資源
冬日的北方,寒風吹晃光禿禿的樹枝,大地仿佛凍得比石頭還硬。在離京津主城直線距離最近的海濱,一座生態小城宛若世外桃源,夢裏水鄉。這裡毫無冬季凋零落敗的荒涼之感,反而因北京絡繹而至的“候鳥”們持續煥發着蓬勃生機。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與新加坡合作開發建設的生態城市,借鑒了新加坡在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迴圈經濟等方面的先進經驗,是天津濱海新區唯一沒有工業困擾的海岸資源。
地處塘沽區、漢沽區之間,生態城西至薊運河,南接永定新河,東濱渤海,北至津漢快速路,交通便利,距天津中心城區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
在生態城,一批專注於科研成果轉化的科技工作者在這裡找到了一方“凈土”。清華大學電子資訊研究院常務院長黃澤民稱,“沒想到在離北京這麼近的地方能有這麼一個宜居城市讓我們潛心做研發工作。”據黃澤民介紹,清華大學天津電子資訊研究院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在全國設立的唯一一所研究機構,主要從事“科研-工程化-産業化”的全鏈條科研成果轉化工作。
科研工作需要相對安靜和空間稍大的工作環境,這在北京是比較奢侈的要求,黃澤民笑言,在生態城,連工作都是一種享受。生態城還提供了暫時過渡的宿舍,讓他們不用輾轉兩地,可以更專注地進行研發工作。
據悉,電子資訊研究院計劃5年孵化30余個科研成果,目前已有6個研發項目轉化為公司;生態城與清華控股合作建設“啟迪之星”孵化器,已有41家科技企業入駐。
此外,據了解,近日,北航星空眾創空間也在生態城正式投入運營。雖然剛開始運營,但已經聚集了多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創業公司。“引力奇跡”和“靈翼飛航”就是由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創立的項目。
北航星空眾創空間天津生態城的負責人米雪介紹,這兩個項目都是在北航舉辦的創新科技大賽上發掘的,生態城為這兩個項目提供了單獨的實驗空間,並提供了一對一“保姆式”服務,項目的相關手續幾乎是“一鍵”搞定。
未來,他們將借助北航和北航投資的優勢資源,吸引創新資源、先進技術和優秀項目落戶生態城,讓更多北航走出來的創業者能夠走進生態城。
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速推進,生態城緊抓這一重要機遇,承接北京産業轉移,積極與北京“大院大所”合作,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形成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經濟發展體系。生態城科技局工作人員王聿陽説,他們幾乎每週都要去一趟北京,每年平均吸引200家北京科技企業,佔生態城內科技企業80%左右。
為吸引更多人才落戶生態城,教育、醫療等配套資源是不可或缺的。生態城社會局局長助理李鑫表示,全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在北京,借助協同發展,首都教育資源得以傾斜,北京師範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也得以成功落戶。
北師大生態城附校為十二年一貫制普通公立高中,2017年9月正式招生。“希望通過引入更多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吸引更多北京人才聚集到生態城來。”李鑫説。
據悉,近日又有一批北京企業與生態城“聯姻”。截至目前,落戶生態城的北京企業已達到2800余家,佔生態城註冊企業總數一半以上;生態城納稅排名前200名企業中,有123家來自北京,佔比達到63%;註冊資金千萬元以上的企業中有85%來自北京。(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