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持續推動永定河流域治理 奔騰不息走向“永定”

日期:2025-07-29 10:1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桑幹河、洋河匯成永定河流入官廳水庫。

桑幹河、洋河匯成永定河流入官廳水庫。(武殿森 攝

  桑幹河畔,水草輕曳,鳥鳴婉轉;官廳濕地,湖光瀲艷,游人如織——這幅流動的生態畫卷,是張家口傾力重塑永定河生態的生動展示。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的最大支流,流經山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五省份,是首都北京的母親河。過去,永定河張家口段曾飽受斷流與污染之苦。近年來,張家口牢固樹立上游意識,積極建設首都“兩區”(水源涵養功能區、生態環境支撐區),流域水生態環境品質取得歷史性成效。這條河的今天,已如它的名字一樣,在奔騰不息中走向“永定”。

  “流動的河”

  永定河在張家口蜿蜒流淌,流域面積達17662平方公里,串起全市12個縣區,承載着近八成的人口與經濟總量。多年治理,迎來歷史性蝶變。

  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何佩平介紹,永定河八號橋入庫斷面水質由Ⅳ類提升為Ⅲ類。2023年以來流域內10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水質優良率是100%,為歷史最好成績,永定河水環境保護實現質的跨越。通過生態補水,季節性斷流的永定河重現生機,永定河張家口段自2022年起連續3年保持全年全線流動,永定河水量恢復重塑“流動的河”。

  當地還持續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建設,讓永定河重現“綠色的河”。“十三五”以來,流域內累計退耕還林1.1萬畝、退耕還濕1.84萬畝,建設陽原桑幹河國家濕地公園、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等7個濕地公園,濕地總面積達到2.04萬公頃。不斷加強河道生態修復,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河道治理170.46公里,建設堤防154.6公里,沿河村莊、農田等重要防洪保護目標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綜合整治

  夏日的早上,在桑幹河陽原段,河邊水草輕曳、鳥兒偶落,一幅“山青、水綠、河暢”的美麗畫卷,這裡呈現的正是桑幹河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的落地成果。

  桑幹河作為永定河上游主要支流之一,一度存在行洪能力不足、生態系統退化、河道徑流逐年減少、環境承載力差等問題。2019年9月,張家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了《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張家口市桑幹河綜合整治工程調整實施方案》,工程起點為陽原縣東井集鎮施家會村,終點為桑洋濕地,全長171.2公里,工程範圍涉及陽原縣、涿鹿縣和懷來縣。

  張家口市陽原縣水務局局長王向忠説:“目前,桑幹河綜合整治工程陽原段已完工驗收,88公里的生態治理工程不僅提高了防洪能力,而且通過水生植物系統的構建,持續改善了河流水質與水生態系統。桑幹河發生的生態蝶變,不僅成為首都‘兩區’建設標誌性工程,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添綠色生態屏障。”

  在張家口市懷來縣桑園鎮夾河村,洋河與桑幹河在此匯合。上年紀的村民大都知道永定河改道的故事,村民們從低窪處搬遷到地勢較高的村址。80歲老農撫着葡萄藤説:“官廳水庫鎮住水患,這白瑪奶葡萄成了大家致富的金疙瘩!”張家口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張家口市葡萄種植面積為13.51萬畝,總産量達25萬噸,規模和産量均位居河北省第一,重點打造的懷涿盆地高品質鮮食及釀酒葡萄、宣化牛奶葡萄、陽原精品鮮食葡萄3個産業示範帶就建在永定河流域。

  生態蝶變

  洋河和桑幹河兩大支流在夾河村匯合後稱為永定河,流經7.4公里於大秦鐵路橋下注入官廳水庫。官廳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是永定河流域最大的控制和生態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官廳水庫的流域水源涵養功能和生態環境支撐能力不斷提升,區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野生植物由106種增至358種,野生鳥類由169種增至192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40種。

  走進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這裡利用生態修復技術,建設了河北省重要的複合型濕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濕地、泛洪平原濕地、庫塘濕地、水産養殖場和稻田5種濕地類型,成為當地及周邊群眾開展濕地科普教育、休閒健身的重要場所,也成為永定河流域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範例。

  將永定河恢復為“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是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的目標。《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永定河綠色生態河流廊道。從水量枯竭到碧波重現,從水質堪憂到清流潺潺,從生態退化到鳶飛魚躍——這條流經千年的大河,在系統性治理與區域協同的合力下,終不負其名,日益走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定”,奔騰的河水正為京津冀注入生生不息的綠色動能。(李如意 魏民)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