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源山泉水汩汩流淌。(馬榮徽 攝)
秋水瀲艷,從航拍鏡頭裏俯瞰位於張家口沽源縣的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湖面淖泊、濕地草原、高山草甸、茂密林海等多種地形地貌盡顯眼前。清新的藍、溫暖的橙、熱烈的紅、生機勃勃的綠,濃淡不一的顏色將灘塗河流裝點得五彩繽紛,猶如打翻了大自然的調色盤……
沽源素有“三河之源,京津水塔”的美譽,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豐富的水系,廣袤的濕地,既是沽源的地域特色,又是其寶貴的生態優勢。白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三湖兩淖”水系連通綜合治理……近年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舉措將這座“草原水城”的名片擦得更亮。
白河源泉水叮咚
白河源位於沽源縣小廠鎮西灣村,藏於草原天路沿線。11月,這裡褪去了喧囂,保持着一片寧靜。漫步其中,亭臺廊榭、小橋流水,古風雅韻撲面而來,泉水叮咚聲不絕於耳。循聲望去,在刻有“水潤京華”的一座石碑下,九眼泉口汩汩涌出清冽泉水,這裡便是白河源頭。白河,古稱沽水,由這九眼山泉聚為一泓,向南奔流經雲州水庫、白河堡水庫,最後注入密雲水庫。
作為首都水源地,讓進京水從源頭就達標,一直以來都是沽源縣生態建設的重要着力點。曾經白河源頭一度經歷着漫天風沙的荒涼,沽源縣持續推動白河流域生態治理的持久戰。河道治理、綠化種植、岸坡修復、修築蓄水埂、建設緩衝帶、修建蓄水塘……白河源綜合治理的速度在加快,力度在加重,幅度在拓展。
近年來,沽源縣又創新舉措,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科學編制一河一策方案;建立河湖“四亂”工作長效機制;完善地下水動態監測預警體系;高標準推進北京市河北省簽訂密雲水庫上游流域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橫向補償協議……全力守護着輸送北京的一汪清水。
公雞淖萬鳥翔集
夕陽西下,沽源縣城北的公雞淖熱鬧起來。一群群候鳥一波接着一波,此起彼伏的啁啾聲融入到水天一色的湖泊中……此情此景讓結束了一天河湖巡查的沽源縣水務局副局長王琰欣沉醉其中,“光公雞淖水域內的鳥類就有178種。”
公雞淖因輪廓形似一隻大公雞而得名,公雞淖的變化附近村民最有發言權。平定堡鎮馬坊子村黨支部書記陳守森回憶,上世紀90年代,隨着氣候乾旱,加上水澆地的大面積開發,地下水位下降,公雞淖徹底乾涸,露出淖底紅色的鹼蓬草,無水的景象持續了近三十年。
作為“首都‘兩區’”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沽源縣生態恢復工程給了公雞淖“第二次生命”。當地實施山水林田湖項目,推進圍欄封育、植被恢復、水源涵養、鳥類棲息地建設、河流水系恢復、山洪溝治理、智慧監控等“七大工程”,通過有力手段,濕地系統實現有效保護和恢復。公雞淖有水了,甚至比之前更寬闊,超過成千上萬隻候鳥扎堆兒在湖畔覓食,蔚為壯觀。
“生態水網”全域貫通
沽源,因沽水而得名,縣域內分佈着灤河、潮白河、內陸河三大流域,共有主要河流20條,淖湖6個,水庫5座,總流經長度365千米,總水量約1.11億立方米。
“沽源水資源豐富,但各水域空間分佈不均,南部水系相對發達,並且每年降雨量時間分佈不均。”王琰欣介紹。正是這一現實情況再加之其他因素影響,出現了有些淖湖缺水甚至無水,有些河湖水量常年充沛的不均衡局面。
全域貫通、匯成水網,成了沽源縣調查研究後給出的工作方向。2019年,“三湖兩淖”水系連通綜合治理項目正式啟動。通過河道清淤疏通整治,打通輸水連通渠等工程,葫蘆河、石頭城水庫、青年湖、天鵝湖、公雞淖和水泉淖這些原本並不互連的水系有效貫通,形成了一個水量互補,水質優化,迴圈流動的生態水網。同時,該項目的實施有效解決了葫蘆河和平定堡河湖割裂阻塞嚴重、河道水量逐年減少等突出問題。2022年該項工程竣工,如今每年新增輸水量600萬立方米、生態補充水量600萬立方米、新增生態護岸面積125畝、增加水面面積15公頃。
近年來,沽源下大力壓減水澆地,實施清潔小流域治理、“三湖兩淖”水系連通綜合治理等系列生態工程,地下水位持續回升,水質逐年向好,生態水源涵養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權威解讀
張家口森林草原濕地生態功能明顯增強
張家口處於北京上風上水方向,區位特殊、生態地位突出,全市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其中近2.5萬平方公里的山川河流與北京同屬於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山同脈、水同源、氣相通。兩地由太行山—燕山山脈相連,山系特點、環境狀況一脈相承;由永定河流域和潮白河流域上下游水系互連,密雲水庫入水量的53%、官廳水庫入水量的90%都來自張家口。
針對“首都‘兩區’”建設情況,張家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作宇接受採訪時表示,多年以來,張家口市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建設保護修復工程,擔當着為首都保水源、阻風沙、送清風的歷史使命。大力推進永定河、潮白河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2017年以來累計完成河道治理212公里、灌區節水改造19.4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71平方公里,永定河流域北京段時隔25年全線通水,實現一泓清水送北京。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工程,累計實施營造林1640萬畝、治理修復退化草原161萬畝、創建國家自然草原公園2個,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8個,退出修復礦山454處,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明顯增強,防風阻沙成效顯著。
在開展“碧水”行動過程中,張家口與周邊地區共同落實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持續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水生態清潔工程,加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完善入河排污口、河段、重點監控斷面全覆蓋管理體系,確保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李如 韓潔 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