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雄安首座全地下再生水廠全面開建 污水處理設施全藏進生態公園
雄安新區首座全地下再生水廠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鄧偉攝)
雄安高鐵站東南方向2.1公里處,雄安新區首座全地下再生水廠——昝崗片區再生水廠近日全面啟動主體結構施工,九個施工單元同步建設。這座佔地約5公頃的再生水廠,地面以上部分將打造成一座環境優美、自然多樣、活力充沛的生態公園,公園綠化率高達66%以上。
在工地現場可以看到,偌大的地下基坑內腳手架林立,如同一片鋼鐵“森林”,幾百名工人頂着高溫作業。
“疫情期間項目實行封閉式管理,目前工期到了衝刺階段!”北京市政路橋市政集團項目經理葛青立站在工地高處的觀景臺介紹,工人們所在的地下空間未來將成為一個大“盒子”,29個處理污水的池體單元和設備將統一整合到一個箱體內,並全部置於地下,池體上面加蓋25釐米厚的混凝土“蓋子”,為後續生態公園的建設創造條件。
與傳統污水處理廠不同,污水處理全過程在地下一個個密閉池內悄然完成。據介紹,水廠主要處理的是來自於雄安高鐵站樞紐片區的生活污水及周邊道路的初期雨水,通過污水管網由粗格柵和進水泵房匯入水廠進行集中處理。為進一步消化污水處理前的臭氣,再生水廠配備一套生物除臭系統,通過微生物菌將統一收集來的臭氣吸收分解掉,最終以清潔無味的狀態排放,不造成任何空氣污染,也不會影響周邊企業和居民的生産生活。污水處理後將得到百分百再次利用,用作道路噴灑用水和景觀補水等。
葛青立展示了一張水廠建成效果鳥瞰圖,地面上公園優美的環境讓人很難把它與污水處理廠聯繫到一起。公園共包括科普園區、體育活動區、休閒區、生態景觀體驗廊道、特色景觀小品等區域,將成為周邊居民運動休閒的天然氧吧。為建造這座全地下再生水廠,項目部專門成立了建築資訊建模中心,在網路世界中構建了一座虛擬水廠,為項目施工提供可視化技術支援,精準防範可能出現的工程風險。
作為雄安新區的重要門戶區域,雄安高鐵片區是集交通樞紐、高鐵經濟區、城市門戶為一體的綜合性功能區,這座再生水廠是該區域重要的配套基礎設施。昝崗片區再生水廠服務範圍覆蓋雄安高鐵站樞紐片區約4.9平方公里,服務人口達15.2萬人,投入使用後,每天將産生3萬噸達到準Ⅲ類地表水標準的再生水。據專家預測,其投用後每年可減少排放化學需氧量1980噸,助力雄安新區節能減排。(潘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