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石教育合作再結碩果 北外附屬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正式開學
開學了,七年級的李邢鑫薏就要離開家,迎來全新的住校生活。“我要學西班牙語,這是除了英語以外使用最廣的語言;我還想學韓語,因為我喜歡唱歌跳舞!”從小在石家莊市區生活的小鑫薏,對新的學校生活充滿了期待。
9月1日,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石家莊外國語學校在石家莊鹿泉區正式開學。這是繼北師大石家莊附屬學校後,落地河北省省會的第二所全面引入北京知名高校教育體系的基礎教育學校。“我們採用的是小班教學,只有一個班的人數超過了15人。在高水準實施國家課程基礎上,我們引入國際標準的英語和特色課程,未來學生申請國外的大學會更加通暢。”該校執行校長牛曉珊説。
七十載後再牽手
在驅車即將抵達北外附屬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時,公路旁的一塊石碑引起了記者注意——“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央外事學校舊址 南海山”。鹿泉區的南海山村,正是1948年6月成立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中央外事學校的所在地。學校成立的初衷,是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新中國外事和翻譯人才。
“一開始給學校選址的時候,我們就想選在南海山,可惜的是那邊地方不夠大。”牛曉珊説,雖然沒能“回到”南海山,但北外時隔七十年再次與鹿泉牽手,建立北外附屬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紅色基因的傳承讓每位師生心中都多了一份光榮的使命感。
與許多新建學校“借殼”的做法不同,北外附屬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是真正從零開始。2017年達成合作意向,2018年6月開工建設,1年3個月後便正式開學。石家莊市教育局副局長馬建國説:“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我們希望能把北京的優質資源引到石家莊。2015年,石家莊市政府和北京市教委簽署了合作協議。北外附屬學校就是京石教育合作的具體成果之一。”
北京外國語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創辦附屬學校是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高等教育輻射基礎教育的有益嘗試。合作將為北外和石家莊帶來發展機遇,北外將發揮優勢,助力地方城市建設和國際化水準提高,為國家培養更多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傳遞北外的價值”
一年級的董冠霆出生在加拿大,像李邢鑫薏一樣,他也在北外附屬學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
“我們就是鹿泉人,孩子從小在加拿大,我們感覺他的漢語水準有些弱了。把他送回來,就是為了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董冠霆的媽媽董女士説,“我們一直關注這個學校,最喜歡的就是小班教學。”長期在國外生活,董女士認為,北外附屬學校與國際接軌的辦學模式,會更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7月,年輕的王紫冰和6名同事來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接受了一次全面的崗前培訓,先進的英語課程體系和“大閱讀”理念讓她受益匪淺。“北外附屬學校圓了我的‘教師夢’,我要在這裡實現我的教育理想。”
“雖然離開了北京,但還在北外的體系裏。”韓銀玲之前在海淀區的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任教,有着22年教齡的她帶着孩子回到石家莊,入職北外附屬石家莊學校。“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河北教育理念的進步,傳遞北外的價值。”
為家長提供優質選項
“北外”“北京”,家長們異口同聲地説,正是這些關鍵詞促使他們做出決定,為孩子選擇了這所新建的學校。“可以説我們是衝着牌子來的。我們也跟老師了解過,學校雖然是新建的,但師資經過了層層選拔,課程體系很先進,學校的硬體更不用説。而且正因為我們的孩子是第一批學生,學校一定會加倍重視。”學生家長崔女士説。
“河北最好的教育資源在石家莊。”馬建國説,“北外附屬學校在石家莊市主要領導的直接關懷下建立,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一個更加高端、優質的選項。京石教育合作發展至今,已經能夠很好地呼應社會各層面對教育的不同需求。”
開學前,北外附屬學校與石家莊4所學校簽訂了聯盟校合作協議。牛曉珊表示,學校也會主動和石家莊本地教育體系對接,借鑒教學、管理等各方面的有益經驗,“想要實現提升,學習借鑒是最有效的途徑。”
馬建國透露,在北師大石家莊附屬學校、北外附屬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相繼落地之後,石家莊市與首都師範大學的合作也在加速醞釀,即將開花結果。(白波 高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