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交通教育醫療大發展 當地百姓獲得感大大增強 保定已承接445項協同發展項目
截至目前,保定市累計與京津合作項目達到445項。近日,從保定市發展改革委獲悉,作為北京的南大門,保定市依託地理位置優勢,承接了一批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項目。在協同發展進程中,該市交通、教育、醫療等多領域都獲得長遠發展,大大增進了百姓福祉。
精準對接建立機制
協同發展四年來,保定市研究出臺了《深入推進協同發展精準對接的指導意見》等一批重要文件,堅持與京津長期開展高層次、高頻率、多層面互訪對接,與北京“城六區”、天津主城區實現對接合作全覆蓋,與京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209項,在推動京津冀一體化實踐中,探索出園區共建、築巢引鳳、政企牽手、企業聯姻、託管合作、創新聯盟六種區域合作模式,打造了一批精品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
園區共建模式的代表性項目有,與豐台區共建中關村豐臺科技園保定滿城分園,與石景山區共建中關村石景山園定興分園等;築巢引鳳模式的代表性項目,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成為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個創新中心;政企牽手模式的代表性項目,北京新發地集團與保定高碑店市合作共建農副産品物流園,打造京保一小時鮮活農産品物流圈;託管合作模式的代表性項目,北京兒童醫院成功託管保定兒童醫院,成為兩地託管合作典型範例。
疏解項目落戶京南
保定市協同辦副主任李遠南介紹,目前保定市與中航、兵裝、國機、中船等36家央企簽署的76項合作項目全部落地。同時,保定市與京投公司、北控集團、海淀國投、國資公司、北科建集團、首農集團、首旅集團、首創集團等一批北京市屬企業合作進展順利,吸引了一批國企投資類重大項目落地。他説:“目前,總投資45億元的河北京車造車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計劃於2019年6月具備組裝條件,10月份基地試運作。”
截至目前,保定市累計與京津合作項目達到445項,其中,在談項目129項,簽約項目135項,在建項目111項,竣工項目70項。2018年以來,有三批共195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李遠南説,中關村智造大街保定·中關村智慧製造科創中心正式落地;通美晶體製造公司單晶晶片項目、博野縣三棵樹塗料生産基地項目、清華美院高氏雕刻教學實踐基地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新發地高碑店農副産品物流園區(一期)、(安國市)北京同仁堂集團中藥材加工生産及物流配送、天津天士力數字化中藥都商貿倉儲物流園區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産。
民生領域強化合作
民生領域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領域,近年來保定市通過強化與北京市的合作,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交通方面,以打造“京津保一小時交通圈”和“半小時生活圈”為目標,保津城際鐵路建成通車,京雄城際開工建設,同時積極推進謀劃了一批與京津、雄安新區聯通的軌道交通項目前期工作。例如曲港高速曲陽至肅寧段建成通車,太行山高速西阜段、淶曲段建設進展順利,預計2018年底通車。津石高速進展順利,計劃2020年建成通車。
保定市協同辦協同二處處長唐愛學介紹,值得注意的是保定市集中整治“斷頭路”,打通對接京津最後一公里,“老百姓最為關心的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也已落地,保定市區公交線路現已全面實現一卡通刷卡乘車”。
在教育方面,目前保定市教育局已與北京市教委等教育部門建立了合作關係,與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四中、北京八一學校等多所名校實質對接合作。兩地教育系統各類對接項目達到110多個,涉及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多個領域。唐愛學説,北京八一學校保定分校的創辦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它開創了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先河,在全國開啟了政府、名校和民營資本三方合作的辦學模式,實現了理念共識、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品牌共建,與總校課程、管理、文化、活動四方面對接,學校從2015年10月招生800人,到2018年招生1000人,目前在校人數近三千人。
在醫療方面,保定市與北京市在醫療機構之間開展了深層次合作。目前,該市有49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京津冀75家醫療機構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引進了68項新技術、新項目,購置新設備32台(件)。北京兒童醫院託管市兒童醫院後,在管理、技術、資訊等方面形成一體化,醫院學科建設、醫療水準、科研教學等方面大幅度提升,門急診人次和手術人次均較託管前上升30%以上。保定市一中心醫院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合作,成立了保定市醫療衛生系統第一家院士工作站,保定市婦幼保健院以“婦幼健康服務聯盟”為依託,填補了該市新生兒心臟手術空白。涿州市醫院與北京東直門醫院啟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醫板塊)合作項目,打造京南中醫診療中心。
與此同時,保定市積極推動京津保三地養老保險政策同城化。唐愛學説:“現在零散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無縫銜接已基本實現。實現社保互通,保障養老保險關係在三地之間無障礙轉移和享受,我們將始終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第一目標,爭取為廣大老百姓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