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率先突破交出亮眼成績單 | 十年,美麗宜居京津冀取得豐碩成果

日期:2024-02-22 17:52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分享:
字號: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併發表重要講話,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重大戰略。十年來,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率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畫卷在京畿大地逐步鋪展開來,綠色成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的靚麗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麗宜居京津冀取得豐碩成果”。

  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同步改善

  十年踔厲奮發,十年蝶變跨越,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成效顯著,從繁星無影、河水黑臭,到藍天常在、清水綠岸,藍天碧水從“奢侈品”變成了“常見品”,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數均大幅削減、優良天數大幅增加。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連續三年穩定達標,藍天底色更純、含金量更足,成為廣大市民最有獲得感的一件實事。三地水環境全面消除劣V類斷面,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均動態達到“十四五”國家目標要求。其中,北京市密雲水庫、懷柔雁棲湖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自然美景逐步融入市民生活。

  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不斷拓展深化

  十年來,三地認真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率先突破要求,從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聚焦重點領域採取一系列硬措施、不斷實現新突破。

  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十年來,先後簽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十四五時期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框架協議”,健全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流域聯保聯治、資訊共用、執法聯動、突發水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環評會商、信訪舉報、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10余項協同工作機制。2023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講話精神,三地又聯合成立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制定實施兩批次共44項走深走實措施清單,三地生態環境、水務、園林綠化九部門攜手聯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環保”系統治理。

  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大氣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最重要一環。三地持續深化合作,大力推進能源、産業、交通運輸等結構優化調整。同步出臺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為協同治理移動源提供堅實有力的法制保障。連續七年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北京市率先實現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並逐步向山區居民拓展“煤改電”工程,93%的村莊和96%的農戶實現清潔取暖;制修訂“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堅持精準、科學、差異化管控,與周邊城市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有效削減污染峰值、減緩污染積累。落實京津冀生態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10個遠郊區與毗鄰市區縣聚焦交界地區嚴查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實現“一地吹哨、三地響應”。從“APEC藍”“冬奧藍”到“北京藍”,實現藍天常駐。

  水環境聯保聯治。京津冀區域同屬海河流域水系,互為上下游、左右岸。京冀兩地政府先後簽署兩輪次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門頭溝區和張家口市、承德市共同組成“保水共同體”,形成了保護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動。聚焦“空間管控、總氮削減”,共同制定實施“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2019-2025年)”,統一規劃攜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落實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三地連續七年開展京津冀突發水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共同提升環境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

  綠色低碳協同發展。三地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水準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積極推進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建設;共同研究編制《低碳出行碳減排量核算技術規範》,推動區域碳普惠項目互通互聯。北京市充分發揮試點示範引領作用,開展先進低碳技術、低碳領跑者企業、氣候友好型區域和氣候投融資等試點,發佈了全國首個面向車用氫能領域的碳減排方法學,2023年在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評估中北京市排名第一,北京市萬元地區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準。大興區全力推進國際氫能示範區建設,努力打造“新國門·新大興”金色名片。順義區汽車製造行業清潔生産審核創新試點項目入選國家首批清潔生産審核創新試點的項目。朝陽區、大興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朝陽區迴圈經濟産業園入選國家第一批城市和産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

  生態保護美美與共。為築牢夯實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北京市始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出臺實施了“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讓重要生態空間得到嚴格保護,重要生態系統和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制定“生態産品價值核算技術規範”,核算“生態賬”,直觀體現“綠水青山”的生態貢獻;累計9個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其中5個全域生態涵養區均榮獲“雙稱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門頭溝區持續深化與河北省涿鹿縣等環京區域的聯防聯控和協同共治,探索構建大尺度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

  新“兩翼”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兩個新城,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圍繞綠色産業、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生態、綠色文化六大核心要素,築牢高品質發展的深厚根基。在生態環境部指導下,高標準承建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CCER)交易機構並已正式啟動。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初步建成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攜手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燕郊、三河6座污水處理廠按北京市地方標準建設運作。

  全力支援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建設,建立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機制,京冀兩地共同推進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房山區與保定市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共同保障白洋淀入淀河流水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並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強調“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標誌着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了全面深化拓展的新階段,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一步,北京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為動力,努力推進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水準再上新臺階,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區、示範區做出貢獻。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