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了“北京市深入推進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十周年新聞發佈會”。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處長梁文玥介紹了十年來北京市深入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的做法和成效,大氣環境處副處長謝金開、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何治、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總隊黨委副書記馮志軍,以及大興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隊長李哲、延慶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榮參加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主持人(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宣傳教育處處長郭萌)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北京市深入推進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十周年新聞發佈會。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生態環境保護是三大率先突破重點領域之一。十年來,三地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山水相連、地域相接的京津冀緊密協作,深入開展聯建聯防聯治,實現了區域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今天的發佈會,我們將圍繞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十周年主題,共同回顧一下,在京津冀協同大背景下,十年來生態環境領域做出的努力,生態環境發生的變化,也對未來進行展望。
下面,我先介紹一下參加本次發佈會的嘉賓: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處長梁文玥,大氣環境處副處長謝金開,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何治,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總隊黨委副書記馮志軍。我們還特別邀請了大興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隊長李哲;延慶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榮。
首先,請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處長梁文玥介紹十年來北京市深入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的做法和成效。
梁文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處長)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10周年來臨之際,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十年來的成效與做法。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併發表重要講話,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重大戰略。十年來,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率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畫卷在京畿大地逐步鋪展開來,綠色成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的靚麗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麗宜居京津冀取得豐碩成果”。下面我想從三個方面來介紹:
從成效來看,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同步改善。
十年踔厲奮發,十年蝶變跨越,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成效顯著,從繁星無影、河水黑臭,到藍天常在、清水綠岸,藍天碧水從“奢侈品”變成了“常見品”,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數均大幅削減、優良天數大幅增加。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連續三年穩定達標,藍天底色更純、含金量更足,成為廣大市民最有獲得感的一件實事。三地水環境全面消除劣V類斷面,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均動態達到“十四五”國家目標要求。其中,北京市密雲水庫、懷柔雁棲湖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自然美景逐步融入市民生活。
從領域來看,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不斷拓展深化。
十年來,三地認真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率先突破要求,從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聚焦重點領域採取一系列硬措施、不斷實現新突破。
一是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十年來,先後簽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十四五時期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框架協議”,健全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流域聯保聯治、資訊共用、執法聯動、突發水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環評會商、信訪舉報、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10余項協同工作機制。2023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講話精神,三地又聯合成立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制定實施兩批次共44項走深走實措施清單,三地生態環境、水務、園林綠化九部門攜手聯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環保”系統治理。
二是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大氣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最重要一環。三地持續深化合作,大力推進能源、産業、交通運輸等結構優化調整。同步出臺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為協同治理移動源提供堅實有力的法制保障。連續七年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北京市率先實現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並逐步向山區居民拓展“煤改電”工程,93%的村莊和96%的農戶實現清潔取暖;制修訂“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堅持精準、科學、差異化管控,與周邊城市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有效削減污染峰值、減緩污染積累。落實京津冀生態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10個遠郊區與毗鄰市區縣聚焦交界地區嚴查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實現“一地吹哨、三地響應”。從“APEC藍”“冬奧藍”到“北京藍”,實現藍天常駐。
三是水環境聯保聯治。京津冀區域同屬海河流域水系,互為上下游、左右岸。京冀兩地政府先後簽署兩輪次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門頭溝區和張家口市、承德市共同組成“保水共同體”,形成了保護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動。聚焦“空間管控、總氮削減”,共同制定實施“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2019-2025年)”,統一規劃攜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落實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三地連續七年開展京津冀突發水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共同提升環境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
四是綠色低碳協同發展。三地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水準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積極推進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建設;共同研究編制《低碳出行碳減排量核算技術規範》,推動區域碳普惠項目互通互聯。北京市充分發揮試點示範引領作用,開展先進低碳技術、低碳領跑者企業、氣候友好型區域和氣候投融資等試點,發佈了全國首個面向車用氫能領域的碳減排方法學,2023年在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評估中北京市排名第一,北京市萬元地區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準。大興區全力推進國際氫能示範區建設,努力打造“新國門·新大興”金色名片。順義區汽車製造行業清潔生産審核創新試點項目入選國家首批清潔生産審核創新試點的項目。朝陽區、大興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朝陽區迴圈經濟産業園入選國家第一批城市和産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
五是生態保護美美與共。為築牢夯實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北京市始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出臺實施了“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讓重要生態空間得到嚴格保護,重要生態系統和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制定“生態産品價值核算技術規範”,核算“生態賬”,直觀體現“綠水青山”的生態貢獻;累計9個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其中5個全域生態涵養區均榮獲“雙稱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門頭溝區持續深化與河北省涿鹿縣等環京區域的聯防聯控和協同共治,探索構建大尺度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
從區域來看,新“兩翼”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兩個新城,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圍繞綠色産業、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生態、綠色文化六大核心要素,築牢高品質發展的深厚根基。在生態環境部指導下,高標準承建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CCER)交易機構並已正式啟動。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初步建成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攜手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燕郊、三河6座污水處理廠按北京市地方標準建設運作。
全力支援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建設,建立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機制,京冀兩地共同推進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房山區與保定市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共同保障白洋淀入淀河流水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並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強調“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標誌着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了全面深化拓展的新階段,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一步,北京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為動力,努力推進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水準再上新臺階,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區、示範區做出貢獻。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剛剛梁文玥處長從環境品質改善、工作拓展深化、重點區域協同等方面進行了總體介紹。今天發佈會也邀請了我局業務部門以及基層生態環境保護部門的同事一起來回答記者朋友感興趣的問題。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
媒體問答
(一)北京廣播電視台交通廣播記者:在京津冀協同中,大氣污染治理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率先突破的重要一環,能否結合數據,介紹一下亮點工作?
謝金開(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副處長)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三地山水相連、地域相接,處於同一個大氣流場,污染傳輸相互影響,所以,大氣治理從靠單打獨鬥走向聯防聯控聯治。為推動空氣品質改善,在生態環境部統一指揮下,三地緊密協作,在完善機制、協同治污、應急保障等領域創新突破、取得實效。截至2023年,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顯著改善,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讓公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藍天白雲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一組數據看:
一是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明顯下降。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32、41、38.6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降幅分別達到64.2%、57.3%、64.3%。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等其他三項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分別為61、26和3微克/立方米,均持續多年穩定達標。
二是重污染天數大幅減少。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重污染天數分別較2013年減少50天、37天和69天,而且污染程度明顯減輕。其中,北京市PM2.5日峰值濃度較2013年下降58%。
三是藍天含金量大幅增加。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優良天數較2013年分別增加95天、87天、121天。北京市PM2.5優良天數佔比達九成,PM2.5最長連續優良天數為192天,相較2013年的13天,由半個月增加到了超過半年。
以上就是能夠體現空氣品質改善的幾組數據。
多年來,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大氣污染治理各項措施環境效益持續釋放,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呈現長期整體下降趨勢,空氣品質實現根本改善。除了自己加油幹,這其中,更離不開生態環境部的有力領導、指揮調度,也離不開周圍兄弟省市的共同努力、協同治理。
2013年9月,國務院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在京津冀等區域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北京市牽頭建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推動資源共用、責任共擔、相互支援。深入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地生態環境部門同頻共振一盤棋,逐步完善了協同機制,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協同治污,連續多年共同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攻堅行動,統一重污染預警分級標準,定期開展預報會商,制修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協同應對重污染天氣,實現了區域空氣重污染過程“削峰降速”,推動了空氣品質同步改善。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二)《北京青年報》記者:大家都知道,密雲水庫是北京重要的飲用水源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守護好這個無價之寶。那麼請問,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裏,密雲水庫流域區域協作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
何治(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
謝謝您的提問。密雲水庫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密雲水庫流域跨越北京市和河北省,其中北京市約佔流域面積的四分之一,主要涉及密雲區、懷柔區和延慶區,河北省約佔四分之三,主要涉及張家口市和承德市。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強調密雲水庫作為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已成為無價之寶。
十年來,京冀地區生態環境部門聚焦密雲水庫保護,不斷建立完善區域協同機制,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深化上下游、左右岸聯建聯防聯治,在橫向補償、統一規劃、地市聯動方面不斷發力。經過京冀共同努力,密雲水庫水質多年持續穩定保持Ⅱ類水準,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要求,主要入庫支流潮河、白河的水質也是越來越好,穩定達到Ⅱ類及以上,流域水生態狀況處於優良水準,自然岸線比例較高,水生生物非常豐富,指示水體清潔的底棲動物、土著魚類如馬口魚、黑鰭鳈等廣泛存在。2021年密雲水庫蓄水量達到了35.79億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歷史新高,2022年,密雲水庫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全國首批9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之一。具體工作上:
一是創新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2018年起,北京市政府與河北省政府簽訂實施《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鼓勵上游“來好水、多來水”。根據河北入境的潮河、白河、清水河等主要河流水質、水量狀況,北京市通過經濟補償,支援張承地區開展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這是全國首例水質、水量同步補償的跨省協議,為北方缺水地區建立流域橫向補償提供了重要示範。2022年,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簽訂實施了新一輪補償協議,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入境水質穩定保持Ⅱ類。
二是推動流域統一規劃。2019年,生態環境部辦公廳會同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共同印發實施《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2019-2025年)》,這是以保護密雲水庫為核心,國家和地方共同制定實施的第一個跨省流域規劃。規劃實施四年來,京冀兩地持續推進密雲水庫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密雲水庫保護區內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持續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健全密雲水庫及上游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預警能力,不斷強化潮河流域的空間管控、污染削減,流域水源涵養能力、河流自凈能力不斷提升。
三是深化地市聯動協作。在省級聯動基礎上,北京市密雲、懷柔、延慶三區與河北省張家口、承德兩市建立了“三區兩市”聯建聯防聯治工作機制,進一步擴大保水護水的朋友圈。今年是機制實施的第五年,五市(區)每年輪值主持開展工作會商、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演練,針對上下游水質波動等情況,不定期開展聯動分析、聯合檢查,將問題及時解決在萌芽狀態,確保了河流水質穩定向好。從省(市)級到市(區)級,流域協作共治不斷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得益於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與兄弟省市一道,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紮實推進流域聯建聯防聯治各項工作,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謝謝!
(三)人民網記者:請問十年來,京津冀三地在執法聯動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馮志軍(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總隊黨委副書記)
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部署,在《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三地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建立了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從傳統的“各掃門前雪”到抱團合作、尋求共贏,三地不斷推動執法聯動走深走實,有效強化了區域交界處污染源的執法監管,成效顯著。
執法聯動的機制越來越健全
在2015年,京津冀三地環保部門正式建立了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成立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工作領導小組,共同制定年度執法聯動重點,統一執法聯動工作,開創了有部署、有行動、有標準,相互支援、共同配合的環境執法新局面。
在2019年,京津冀下沉聯動執法層級,建立相鄰縣、區、市間的生態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北京市與河北省、天津市相鄰的所有區都完成了執法聯動下沉工作,這就意味着,區級的問題可以自行聯動解決,能快速解決交界處和共同關注的環境違法問題。
在2021年,以綜合執法改革為契機,三地進一步健全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增加了線索移送、宣傳曝光以及“吹哨”三項制度,其中“吹哨”制度明確了對於交界處發現的重大環境違法行為,一地發現,即啟動“吹哨”制度,另外兩地及時“報到”協同開展查處工作,隨時開展執法聯動。
執法聯動的維度越來越廣
從固定源執法為主拓展到全要素綜合執法。在執法聯動機制建立初期,執法重點主要圍繞高架源、燃煤企業等固定源,焚燒秸稈、揚塵等面源展開。2020年5月1日,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在京津冀同步實施,移動源監管執法正式納入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重點工作。三地積極開展移動源執法,共同探索京津冀新車抽檢協同機制,超標車輛資訊實現區域共用,比如,一輛大貨車在北京被檢查發現是超標的,京津冀三地生態環境部門都能通過機動車超標數據平臺查詢到這輛車的超標資訊。以後,這輛車無論行駛在北京、天津還是河北,都會被重點關注。
此外,還從執法行動延伸到執法人員交流。2021年開始,北京市通州區和河北省大廠縣生態環境執法部門互派幹部實崗鍛煉,兩地互相交流執法經驗,學習先進做法,執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對違法行為的打擊越來越有力
執法聯動機制建立以來,三地執法部門在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堅、重污染應急、快速解決交界處環境違法問題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舉個典型的例子,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緊鄰着河北涿州,這裡曾經有一片非法砂石廠,為了逃避兩地生態環境部門的執法,他們專門使用了車載式可移動生産設備,在兩地流竄作業。那一片地區塵土飛揚,周邊村民反應強烈。之前,兩地分別執法,但因其流動性,問題難以根本解決。自從建立了聯動機制,北京、河北兩地生態環境部門協商啟動執法聯動機制,聯合多部門依法對這家砂石廠進行取締。如今,房山區大石窩鎮政府已經在原來的場地種上了樹,現場的環境得到徹底改觀。
十年來,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機制在維護區域環境安全、推動區域環境品質共同改善、服務和保障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三地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將繼續推動京津冀生態環境執法聯動邁向更高水準,共同服務區域協同綠色高品質發展。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
(四)《中國環境報》北京記者站記者:作為首都南大門的大興在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中發揮了什麼作用?介紹一下亮點工作?
李哲(北京市大興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隊長)
感謝您的提問,也感謝您對大興的關注。北京市大興區坐擁新機場,毗鄰北京城市副中心,連通雄安新區,輻射京津冀,多年來,大興區充分發揮“一核兩翼”的橋梁作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強化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及津冀地區高效銜接,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澎湃動能。
一方面是,統籌推進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努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格局。大興區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部署,通過十年努力,大興區生態環境品質發生歷史性變化,PM2.5年均濃度由2013年的10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36微克/立方米。水環境品質穩中向好,七個國家和市級考核斷面平均水質全部達標。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出臺碳達峰實施方案,全國首筆氫能碳減排交易重錘落地大興,綠色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結合北京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鄉村振興戰略和“疏整促”等重點工作,全區森林總面積提升至53.83萬畝,順利通過國家森林城市驗收。建設濕地、城市休閒等各類公園70余家,黃胸鹀、震旦鴉雀等珍稀野生動物接連在大興區安家落戶。
另一方面,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三區一門戶”功能定位,不斷深化京津冀生態領域協同合作。簽訂《北京市大興區 河北省廊坊市推進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在科技創新、資源共用、專業人才培養、永定河重點流域聯合治理、生態環境聯動執法等多方面進行深入合作,打造跨區域管理優秀樣板。
大興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個生動案例,就是大興氫能産業園。隨着雙碳戰略的實施,氫能産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是目前京津冀地區最大的氫能産業聚集地,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南區一期、二期目前已正式投用,聚集了190余家氫能行業企業,圍繞氫的制儲運加交通應用和建築能源三個産業鏈儲備項目490個,氫能産業産值同比增長86%。建成了全球最大氣氫加氫站海珀爾加氫站,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突破900輛。2023年,成功舉辦首屆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大會,發佈《共建中國氫能高速行動倡議》,加快構建以京津冀、上海、廣東、鄭州和河北五個示範城市群為基礎的氫能高速網路建設。目前,已發佈7條氫能高速示範線,取得了良好的示範運營效果。
世界向東,北京向南,“大興”一詞寓意美好,是名詞,是動詞,更是形容詞。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保持“風生水起看大興”的良好態勢,推動“生態大興”建設,讓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支撐新大興新國門的高品質發展,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澎湃動能。
同時,我們也向大家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大家走進大興、了解大興、選擇大興,也祝大家萬事大興。謝謝!
(五)《北京日報》記者:延慶區是全域生態涵養區,也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三大賽區之一,請問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促進生態環境協同發展?
陳榮(北京市延慶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延慶地處北京西北部,西與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接壤,北與赤城縣相鄰。延張地緣相接、水脈相連,山水相依、人員相親。延慶區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決策部署,與張家口市懷來縣、赤城縣建立起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常態化機制,持續深化兩地交流合作,提升兩地民生福祉。
延慶區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做了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同享碧水藍天。
2023年,延慶區PM2.5累計平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連續3年排名全市第一,連續4年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較2013年累計下降58.8%。優良天數307天,全市最優,較2013年增加了近3個月。7個國市考斷面均達到或優於考核要求,優良水體比例首次達到100%。生態環境品質指數(EI)連續4年保持“優”等級。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品質監測評價與考核連續5年保持“變好”等級。北京野鴨湖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北京第一處國際重要濕地。
生態環境聯防聯治走深走實。延慶區穩步落實與張家口市懷來縣、赤城縣在水、氣、執法等方面簽訂的8項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協議。就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官廳水庫流域、移動源等開展聯合執法、聯合會商、聯合監測等。開展永定河、潮白河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環境應急“南陽實踐”項目,與張家口市赤城縣生態環境部門成功舉辦2023年黑河突發水環境事件“南陽實踐”聯合應急演練。開展官廳水庫沿線水質狀況調查與評估項目,進行京冀水質聯合監測,深化區域聯防聯控,形成監管、監察、監測一體化,全面推進密雲水庫上游流域、官廳水庫環境協同管控,築牢首都生態安全屏障。通過統籌開展多項舉措,切實提升入庫水質,2023年,官廳水庫壩前斷面年均水質首次實現Ⅲ類,達到優良水體的標準。
二是護好“綠水青山”,交出高品質綠色發展“延慶答卷”。
冬奧延慶賽區建設堅持“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理念,場館全部達到綠色建築三星級標準,核心區電力全部使用張北柔性直流綠電,兌現了“綠色辦奧”、實現“碳中和”的承諾。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三大賽區之一,延慶區以用好冬奧遺産為牽引,將“冷資源”變為“熱産業”,在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中作出“延慶表達”。在北京冬奧會之後的兩個雪季,延慶奧林匹克園區連續舉辦了5項國際、國內高水準賽事,續寫冬奧新篇。延慶奧林匹克園區是延慶體育文化旅游發展的核心,是惠及廣泛人群的冬奧紅利。延慶奧林匹克園區高標準運營,建設國際滑雪度假旅游勝地,構築了“春騎行、夏露營、秋徒步、冬冰雪”的四季生態旅游體系。
延慶區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生態價值融入到地區高品質綠色發展的進程中。在全國率先印發實施生態産品總值(GEP)提升工作方案、生態産品總值(GEP)核算考核獎勵辦法,GEP核算與結果應用被納入國家發改委典型案例,生態文明建設經驗獲國務院辦公廳激勵通報。
延慶的高品質綠色發展也走進了延慶人的幸福生活中。截至目前,延慶森林覆蓋率達61.8%,在全市率先獲評國家森林城市,全區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45.78平方米,城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在全市首個實現100%覆蓋,實現延慶市民“每5分鐘社區生活圈至少有1處公園”。
2024年,延慶區將以區域綠色低碳發展、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水環境聯保聯治、聯動執法、聯合監測及重污染應對等領域為重點,落實京冀協同減排各項工作要求,共促京津冀協同發展再上新臺階,全力開創生態文明幸福的最美冬奧城建設新局面!
主持人:十年間,京津冀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率先突破、逐步深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未來,三地也將繼續擰成一股繩,持續協同改善區域環境品質,合力守護綠水青山,共同增進民生福祉,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我們還將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應有貢獻!
感謝各位發佈嘉賓,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參與。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