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圖片_20220224153717
“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着喊着要媳婦兒“這首家喻戶曉的童謠在民間流傳了很久,祖輩居住生活在衚同裏的老北京人,對門墩卻情有獨鍾。門墩作為顯示門第、表達主人喜好、裝飾門面的物件。明清時期是北京門墩的繁盛期。門墩是門枕石的一部分,門內部分是承託大門的,門外部分平衡門板的重量,這就是我們所説的門墩。從門墩的大小也可分出門第的高低。門墩的形狀有圓鼓、方鼓、異形鼓三種形式,前門一帶方鼓居多。一般文官的宅院用方形鼓,武官的宅院用圓形鼓,後來這種區分並不十分明顯,平常人家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門墩的形狀。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越發注重門墩的裝飾,將吉祥紋飾雕刻在門墩上,使門墩逐漸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草廠八條9號院門口的門墩是我在前門一帶看到的保存較好的一座。這座青石門墩為方形,頂上臥一獅子,為主人守門。中層為方鼓,鼓心四面雕菊花,下層包袱角雕有梅花,顯示出這家主人崇尚高雅的君子之心。
門墩是歷史階段的産物,門墩的造型紋飾不僅是一種雕刻藝術,也是一種民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