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悲鴻紀念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座美術家個人紀念館。1954年9月26日,在徐悲鴻先生逝世的周年紀念日建成並開放。幾經變遷,如今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號。

徐悲鴻故居原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受祿街16號一座典雅的四合院,是他生前和妻子廖靜文共同生活的地方。1954年,徐悲鴻紀念館在其故居基礎上建立。

改擴建後的紀念館有展區共四層,第一展廳主要展出徐悲鴻生平資料、故居復原場景,第二展廳展出徐悲鴻主題性繪畫創作,第三展廳展出徐悲鴻筆下的動物、花卉、書法等作品。

展廳展出徐悲鴻曾經使用過的畫具,既有中國畫用的傳統毛筆,也有畫油畫用的刷鏟形筆和顏料,這些不同類型的畫具從側面展現了徐悲鴻融匯中西的繪畫風格。

徐悲鴻喜好金石,並曾結交多位篆刻名家。徐悲鴻對於書畫作品中的用印極為考究,一生使用過的印章二百多方,其中既有自刻印,也有諸多同時代名家所刻的印章。

徐悲鴻是20世紀中國美術的先驅,是功垂後世、影響深遠的藝術巨匠,他滿懷誠摯的報國志向和堅定的藝術理想,提倡中國畫改革,將中國美術傳統精華和西方美術優長融會貫通。

徐悲鴻先生為傳統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奮鬥了一生,他堅持藝術直面人生、關切現實、表現生活,走出了中國美術的現實主義道路。

他培養了大批優秀創作人才,為創立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體系做出歷史性貢獻。組織中國美術力量去歐洲、蘇聯辦展,致力於藝術普及和國際傳播,擴大中國美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紀念館還內設有報告廳、兒童活動區、休閒區及各公眾服務設施。紀念館正在以更豐富的展覽內容和公共服務項目,宣傳徐悲鴻先生的愛國精神、藝術成就和對中國美術教育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