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 “鐵肩辣手”邵飄萍西城區政務服務局  2024-04-18

北京的衚同藏龍臥虎,其中虎坊橋附近的魏染衚同,有一處讓新聞人敬仰的故居——邵飄萍故居,此處也是京報館舊址,自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

京報館舊址(邵飄萍故居)位於西城區騾馬市大街魏染衚同30號、32號,文物建築面積近820平方米。

《京報》由邵飄萍於1918年10月創辦,京報館最初位於前門外三眼井38號,後遷到琉璃廠小沙土園衚同,1925年10月遷至現址。

故居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層小樓,進門影壁上是邵飄萍題寫的“鐵肩辣手”四個大字,懸於報社墻上,勉勵自己和同仁。

故居展區分前後兩進院落,是當年邵飄萍和家人生活起居的場所,前院4個展廳,後院3個展廳,如今設置了《京報與京報館》《百年紅色報刊》《邵飄萍生平事跡》3個主題展。

其中,“百年紅色報刊”專題展分別陳列於四個展廳,劃分為“萌芽”“誕生”“燎原”“長征”“抗戰”“決勝”“解放”及“偉大復興”等八個部分。

邵飄萍原名鏡清,後改名振清,自幼聰穎,1906年考入浙江省高等學堂師範科。

教書育人曾是他的理想,在金華任中學教師時也兼職擔任《申報》的特約通訊員。

隨着對新聞事業的了解,他發現做一個為大眾鼓與呼的記者是他更為嚮往的事情,自道是“余百無一嗜,惟對新聞事業乃有非常趣味,願終生以之”。

邵飄萍創辦的《京報》注重新聞報道和時政評述,反帝反軍閥旗幟鮮明,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配合黨的北方革命活動,成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重要陣地。

《邵飄萍生平事跡》主要介紹在短短40年的生命中,邵飄萍作為傳奇報人、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者、中國新聞教育奠基者、中共秘密黨員的成就和命運。

從展廳走出,邵飄萍半身銅像立於院落中央,鐵肩擔道義,“亂世飄萍”的文人風骨與報人擔當讓後人由衷崇敬。

邵飄萍和他的時代已經遠去了,但作為一個有血性、有風骨的進步報人,邵飄萍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

他身上具有憂國憂民、堅決同黑暗反動勢力做鬥爭的精神,這種精神與百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所蘊含的胸懷大義、追求真理,捨生忘死、為中華民族自由解放而奮鬥的紅色基因一脈相承。

邵飄萍的鬥爭精神,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發揚光大、更好地傳承,對於新時代黨的新聞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