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北京 > 趣説北京 > 趣説北京:北京地名裏的十二生肖之天安門的“鄰居”飛龍橋衚同

趣説北京:北京地名裏的十二生肖之天安門的“鄰居”飛龍橋衚同

視頻來源:首都之窗 發佈時間:2023-06-26 09:39 
分享:
大家好,我是郭健。
  龍,是中華民族獨創的一種神話動物,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五位。含“龍”字的地名,一方面延續着農耕文明中的原始崇拜,百姓祈求風調雨順。另一方面也深受皇權影響,皇帝所及之處,很多以龍或是天來命名。在北京市內,含龍字的地名可不少。在《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裏就有2個,分別為飛龍橋衚同和二龍路。今天給大家説一説“飛龍橋衚同”。
  飛龍橋衚同位於東城區西部,東華門街道西部。起於南池子大街,止於南池子大街,長292米,寬3.2米。在衚同口可遙望紅磚黃瓦的太廟,與故宮僅一路之隔。與天安門做鄰居,可以説是離天安門最近的一條衚同。明代時,此地為明南城龍德殿的一部分,殿後原有飛虹橋,此橋用白色石塊砌成的,橋欄上精雕龍、獅、蛙、鱉、魚、蝦、海龜等,並鑿有水波紋飾,圖案甚為壯觀。其橋南北有牌樓曰“飛虹”、曰“戴鰲”.東西有“天光”“雲影”二亭。到了清朝,龍德殿一帶逐漸廢圮,但飛虹橋卻還存在。因龍、虹音訛,又加之明英宗朱祁鎮常去此處,所以衚同得名飛龍橋。
  如今來到飛龍橋衚同,則是一片安寧靜謐的景象。衚同內多為居民住宅。短短的292米,卻濃縮了老北京傳統的衚同韻味。地面和民居外墻多用小青磚鋪就,門戶刷為朱紅色。走在衚同內,時寬時窄,偶爾見到衚同口閒聊的大爺大媽。北京衚同裏的時光,就在這頗具趣味的京腔聲中慢慢流逝了。
  古時,皇帝以龍自喻,稱為“真龍天子”。皇城邊上,天子腳下,除了飛龍橋衚同外還有一處鼎鼎有名的“龍”,那就是龍須溝。明永樂年間,這裡有一條排水溝,名為“郊壇後河”。清朝,這條河始稱龍須溝。作家老舍以此溝的變化為題材,寫下了著名的話劇《龍須溝》。
  現在的龍須溝也早已改造成了地下暗河,不過周邊新興的街道和居住區卻仍以它的名字命名,如龍須溝路、龍須溝北裏等。
  除飛龍橋衚同、龍須溝外,地鐵7號線和14號線的交匯站九龍山站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另外還有龍頭井街、二龍路、龍潭湖、龍背村等地名,均有龍字。
閱讀全部

我來説兩句

昵稱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