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北京 > 趣説北京 > 趣説北京:煙袋斜街——中國最古老的歷史文化名街

趣説北京:煙袋斜街——中國最古老的歷史文化名街

視頻來源:首都之窗 發佈時間:2022-07-21 19:31 
分享:
當代詩人葉寶林游覽煙袋斜街時曾經作詩:
  後海波寒柳霧涼,一根煙袋點殘陽。
  銀橋可載西山重,老店猶飛爆肚香。
  夢落鼻壺聞爛醉,魂游瓦巷轉悠揚。
  斜街更比煙竿短,幾步明清歲月長。
  短短幾十字,道破了這條著名衚同的前世與今生。
  煙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屬西城區廠橋地界。東起地安門外大街,為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32米。明代建有廣福觀,現為市級文保單位;三元伏魔宮、煙袋斜街鋪面房為西城區登記在冊文物,整體保留了傳統衚同風貌。光緒年間《順天府志》即有煙袋斜街的名稱,沿用至今。
  據説,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煙葉裝在煙袋中。由於煙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家家戶戶開起了煙袋鋪。此外,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煙袋。細長的街道好似煙袋杆兒,東頭入口像煙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象煙袋鍋兒。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以“煙袋”命名斜街,真可謂名副其實。
  與其他較為平民化的衚同不太一樣,煙袋斜街在過去是典型為貴族官宦服務的高檔商業區。會賢樓、慶雲樓等門面氣派且有檔次,一般平民百姓是不會涉足這裡的。辛亥革命清廷退位後,煙袋斜街又重新定位,經營古玩的寶文齋、敏文齋紛紛落戶,後來開始形成民俗商業街。目前,以工藝品、服裝服飾為主的零售業和以餐飲、酒吧為主的住宿餐飲業紛紛落戶於此。
  得益於其基本未變的衚同肌理、沒有改變的基本建築風格、富含歷史文化資訊及城市記憶的歷史街區保護工作,2010年,煙袋斜街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行走在這條歷史文化名街,如同穿越一條時空隧道。身邊是衣着時尚的游人,用我們或熟悉、或陌生的語言溝通對話,也只為尋找衚同深處最具有時代特點的印痕。時光不語,卻告訴了我們所有答案。
閱讀全部

我來説兩句

昵稱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