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1 (3)
北京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雖然不如天壇一樣出名,但是作為皇家祭祀場地同樣值得一看。
月壇是中國古代祭月的場所,又稱“夕月壇”。早在周代,即已有天子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制。目前僅存的月壇地處北京城西,始建於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重修,是北京九壇八廟之一,到民國初年廢棄。一般稱“月壇”即指此地。明清北京月壇在今北京市西城區的南禮士路以西,月壇北街以南,與其南部的倣古園林組成月壇公園。在明清文獻中提及的壇內主要建築,除祭罈罈臺和內罈罈墻被拆毀外,其餘如鐘樓、天門、具服殿、神庫等古建築尚存。
解放後,政府加強了對月壇的保護與建設,並於1955年將其辟為公園,以供人們休息娛樂。經多年營建後,月壇公園的面積大為擴展。整個公園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園以紅磚綠瓦的古建築和規則式的道路為特徵,這裡也就是明清時期的月壇。南園是新辟的游覽區,以山石水池、迂迴曲折的園路,組成一個自然山水園的格局。其設計建造以“月”為主題,園之名也取為“邀月園”。邀月園中部有一組小院,取“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之意而名“天香院”。天香院南側天闊的草坪上,有數只玉兔,與天香院。2006年5月25日,月壇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