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規模

日期:2017-08-28 14:50    來源:北京旅游

分享:
字號:        

  東門與東華門遙望,西門與文華殿東角門毗鄰,中隔夾道,相錯而開。穿過文華殿東角門,經傳心殿可至文華殿前庭院,經傳心殿西門又可由文華殿到達傳心殿院內,整個院落好似文華殿的一個跨院。院中“大庖井”極富盛名,井水清甜甘洌,可與京西玉泉山之水相妣美,故有“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之説,井水至今仍未乾涸。

  傳心殿院落由南向北分別由治牲所、景行門、傳心殿3座主要建築組成。殿後有祝版房、神廚、值房等附屬建築。其中治牲所坐南朝北,為倒座房,景行門和傳心殿皆南向。治牲所夾東西墻而建,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屋面為兩坡硬山式頂,覆黃色琉璃瓦,兩山面飾琉璃博風,鈴鐺排山脊,脊首為仙人,依次排列龍、鳳、獅子、天馬、海馬5種珍異,其後為截獸。景行門面寬三間,僅於中部明間開門,黃瓦懸山式屋頂露明五花山面,飾旋子彩畫,脊獸規制與治牲所相同。門之北即全院主建築——傳心殿,亦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黃瓦硬山式屋頂。殿後祝版房、神廚各三間,值房五間。

  傳心殿是皇帝禦經筵前行“祭告禮”的建築。“經筵”是專為皇帝研讀經史開設的講席,一般於每年春季的二月至五月和秋季的八月至冬至間舉行,逢單日設講,酷暑、嚴寒時節輟免。開講期間由學識廣博的大臣輪流侍講,精選名篇闡釋其義,為治國理政提供借鑒。傳心殿的規建始於清代康熙朝,殿正中設皇師伏羲、神農軒轅位,帝師陶唐、有虞位,王師禹、湯、文武位,皆南向。殿東周公位,殿西孔子位。祭禮所用祭器與帝王廟等制,其中正位九案:爵各三,铏各一,均用銅;籩各二,用竹;豆各二,用銅;篚一,用竹;尊三,用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