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劇場迎六十周年 紀念活動即將啟幕

日期:2016-06-24 10:1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首都劇場迎六十周年 紀念活動即將啟幕

  1956年9月24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首都劇場上演《日出》,從此首都劇場成為了北京人藝的專屬劇場,到2015年正好迎來了六十周年。六十年來,這座坐落在王府井大街22號的劇場裏不僅上演了一部部作品,更留下了一個個故事。為紀念這段長達一個甲子的不凡歷程,北京人藝將從7月8日起,開啟一系列紀念演出及活動。為觀眾帶來戲劇享受的同時,也帶大家尋找關於自己的戲劇記憶。
  紀念演出——國際國內十部看家作品齊上陣
  作為此番系列活動的重頭戲,共有十部作品組成的首都劇場六十周年紀念演出將從7月8日正式開始,一直持續至10月29日。7月8日,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將為整個紀念活動拉開帷幕。邀請展演分為國際國內兩大板塊,將有一批國際國內的精品力作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國際板塊由兩部作品組成,7月8日至10日,立陶宛國家話劇院將帶來《大教堂》。該作品首演於2012年,由立陶宛著名導演奧克雷斯•柯爾斯諾瓦斯執導。通過跌宕的劇情,當代創作者向世界提問——藝術家對國家究竟應肩負怎樣的責任?新事物是惡魔還是天使?偉大藝術作品的擁有者是藝術家,還是那些購買藝術的人?7月22日至24日,法國利摩日國立戲劇創作中心帶來的《等待戈多》將與觀眾見面。這部蜚聲國際的荒誕劇對於中國觀眾來説並不陌生,而該團主創人員兼具形體戲劇與雜技表演的雙重訓練背景則使得此番的舞臺視覺呈現更具亮點。
  國內板塊由三部作品組成,分別是7月12、13日由天津人藝演出的《榆樹下的慾望》、7月16、17日,由大連市話劇團演出的《一諾千金》和7月28至31日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帶來的《長生》。這三台演出可謂各具特色,《榆樹下的慾望》是美國著名戲劇家尤金·奧尼爾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上演的版本運用了豐富的象徵手法,並創造了渴望、孤寂、貪慾等氣氛,以達到人性悲劇的境界。《一諾千金》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赤腳醫生”下鄉知青周海燕因一次誤診導致患者死亡,由此,她走上用終身兌現承諾的人生之路。探討了人生矢志不渝的堅守,見證了人心中信念的美好。而《長生》這出聚焦當下知識分子困境的劇目,則不僅是一台三代同堂的溫情戲,也是一齣“現代寓言”。
  紀念演出中,除了邀請展演,北京人藝的“自家戲”也將如約而至。8月5日起經典名作《天下第一樓》講述飯莊“福聚德”裏的世事變遷、人情冷暖。8月25日起,今年人藝唯一的新排原創大戲《玩家》將首度亮相,用詼諧幽默的京味兒語言描繪出古玩行裏各色人物的悲歡沉浮。9月14日《洋麻將》再度歸來,讓觀眾感受兩個人的大劇場話劇典範。緊隨其後的《牌坊》則是去年由國家藝術基金支援的原創大戲,講述北京的故事,更展現了北京的歷史。最後,以精妙而機鋒的臺詞而著稱的《嘩變》將再度上演,為紀念演出收官。
  展覽、講座——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為了更好的總結同時回顧首都劇場的歷史,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將舉辦一系列的展覽。其中將重點推出首都劇場專題展,用圖片形式全面回顧首都劇場的建造過程和現在擁有的設施資源。屆時,觀眾可通過首都劇場休息廳菊隱劇場大廳觀看相關展覽。同時,形式豐富多樣的特展也將同期開展,一批珍貴的老物件、老模型和觀眾捐贈的物品將一併展出,讓這些作品帶大家回顧背後的故事。
  經過了六十年的沉澱,首都劇場不僅是一段戲劇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戲劇未來的承載者。為了更好的承擔文化使命,思考戲劇藝術的未來,此番紀念活動還將舉辦藝術家對話,通過與立陶宛、法國的藝術家進行對話交流,碰撞出更多關於當下和未來藝術發展的思路與構想。而戲劇博物館也將開辦專題形式的系列藝術講座,讓藝術普及與教育惠及更多觀眾。
  觀眾互動——在首都劇場尋找自己的故事
  經過了六十年的發展,首都劇場迎來了一代代的觀眾,他們無疑是首都劇場發展的親歷者和參與者。多年來首都劇場也一直心繫觀眾,在六十周年之際,推出一系列觀眾福利,通過和觀眾的聯繫互動,讓觀眾找尋屬於自己的劇場故事。活動中,以低票價回饋學生的學生公益場將繼續增加場次,擴大售票規模,讓藝術降低門檻,為未來培養更多觀眾。對於參與“我與首都劇場”徵文活動投稿的觀眾,進行贈票回饋。而此前戲劇博物館舉辦“我心中的首都劇場”活動中的學生也將受邀來到首都劇場觀摩演出。此外還將開展尋找老觀眾等不同形式和內容的觀眾互動,讓觀眾真正參與到紀念活動中來。
  據了解,為惠及更多的觀眾,首都劇場還將推出更多優質的服務類舉措。6月上旬,人藝票務中心將開通微信購票渠道,屆時,觀眾關注“首都劇場”的微信服務號,即可完成微信訂票、選座及支付過程,今後,觀眾可以通過更多便捷的方式選購演出票。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