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4.jpg.jpg
本報訊(記者 劉冕)《行雲流水》《珠簾寨》《小丑跳梁》……老舍茶館戲臺上,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的99名小學生當主角,生旦凈醜輪番登場。
舞臺上,15個節目均是京劇傳統戲,有《太真外傳》《珠簾寨》《霸王別姬》《姚期》《秦琼賣馬》等17個唱段及選場,涉及老生、青衣、花旦、花衫、老旦、花臉、文醜等。
從只有幾名小“票友”到撐起一場演出,燈市口小學花了6年時間。燈小校長滕亞傑介紹,近幾年來,通過開設京劇校本課、京劇主題式綜合實踐課和社團課,各校區、各年級全面普及京劇課程。2013年,學校京劇社成立僅有幾名學生參與,現在各校區已經有67名學生參與,孩子們學習的行當也從一開始只有老生,到現在涵蓋生、旦、凈、醜四個行當。孩子們通過學習京劇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中了解民族文化,學習傳統藝術,弘揚傳統美德。
目前,該校京劇課程師資採取“校內+校外”搭配的方式。燈小老師介紹,孩子們在學校搭建的校本課、綜合實踐課和社團課程中,除了學習唱段,還學習了京劇歷史、行當、服裝以及戲曲故事等知識,提升綜合素養。
本報記者 鄧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