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jpg.jpg
身着藍衫的少女踏樂而來,頭戴金色步搖,鞋係彩色絲穗。一段帶着元朝風韻的《步搖彩鞋穗》裊娜輕快,隔絕開雙井橋畔車水馬龍的喧囂,開啟了北京歌劇舞劇院“五一”小長假後的第一個清晨。昨天上午十點,北京歌劇舞劇院向觀眾們敞開了排練廳那扇“神秘”的大門。每年的這個時候,北京演藝集團的“五月演出季”總是如約而至。作為演出季的“先頭軍”,包括北京歌劇舞劇院在內的京演集團旗下的九家院團都會用“開放日”的形式,帶領大家走進平時難得一見的幕後空間。
“我看見劇院大門口擺着開放日的牌子,就想進來感受一下。”家就住在附近的楊女士手裏還提着晨練用的保溫壺,站在排練廳門口向裏張望,“一直知道這裡有個劇院,但從來不知道裏頭是什麼樣的。”像楊女士一樣,帶着好奇心來一探究竟的觀眾還有很多,北京歌劇舞劇院給大家準備的,是一份很有誠意的見面禮。《步搖彩鞋穗》和另一段展示的舞蹈《你儂我儂》都出自北京歌劇舞劇院新製作的現代樂舞作品《清平樂·大都吟》。這部作品歷經四年準備,其間11次易稿,在反覆打磨後,已經成為2018年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的資助項目,6月30日至7月1日,《清平樂·大都吟》將在二七劇場上演,在昨天的開放日前來的觀眾幸運地在“大部隊”之前嘗了鮮。
“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選擇元代?”導演何曉彬解釋道,“元代首次讓北京具有了全國首都的地位。”在這個時期,王朝更疊,名人輩出,市井文化也欣欣向榮,於是《清平樂·大都吟》中既有文天祥等名將的身影,也有元雜劇《西廂記》裏張生和崔鶯鶯的悱惻情思,元大都的風土人情更是這部作品想要呈現給觀眾的。
“元朝的審美是比較清淡、清逸的,女子形象也是有一點輕飄的,我們從演員的腳上和鞋上發現了突破口。”何曉彬又講回了《步搖彩鞋穗》。有別於一般的舞蹈,在這個舞段裏,演員們時常踮起腳尖,腳上一雙有紅穗卻沒有後跟的半掌鞋鮮艷耀眼。“半掌鞋雖然是現代的産物,但它和傳統戲曲中的鞋穗結合起來了。我們的女演員一穿上,腳掌立起來,亭亭玉立的氣質就出來了,這是中式的、我們自己的芭蕾。”何曉彬的話音剛落,觀眾們就把掌聲送給了奇思妙想的主創團隊。
除了《清平樂·大都吟》,北京歌劇舞劇院的第一部小劇場劇作《化水》也將與觀眾見面。《化水》衍生自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兒化水》,講述了一段“東方版小美人魚”的悲劇愛情故事,著名形體劇導演趙淼受邀執導。《化水》以形體戲劇為表現手段,以劇敘事,以舞寫意,傳統的木偶元素與現代的劇場呈現融合。從5月9日起,《化水》將在北京劇空間劇場迎來首輪演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