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電影院看京劇!”你沒聽錯,京劇能在電影院看了,還是3D的。8月30日,上海出品、攝製的最新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在北京舉行首映式,並在全國院線上映。劇中曹操與楊修的扮演者分別為中國“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之子尚長榮、中國言派京劇傳人言興朋。繼5年前第一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推出後,該劇又一次引發熱議:京劇拍成3D電影,行嗎?
從頭至尾一點睡意都沒有
“第一次戴3D眼鏡看京劇,與看現場演出最大的不同是:電影裏京劇演員的身段表演、眼神特別清晰,情感變化表現得更細膩,能更好地理解他/她的內心世界。”一名年輕女觀眾觀影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我在中國看過京劇,經常是看到一半就昏昏欲睡,但看這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我從頭至尾一點睡意都沒有,一直被劇情調動着、互動着,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一名外國觀眾説。
出席首映式的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表示,這部3D電影不僅保留了京劇美的唱腔、美的唸白、美的做派,還用全新的視聽效果讓觀眾體驗全新的觀賞感受,“這部劇本身很有琢磨,是莎士比亞性的。”
該影片講述東漢末年,曹操大敗於赤壁後招賢納士,力圖東山再起。名士楊修往投,深受賞識,且功績卓著。然而,這兩個智慧但孤傲的靈魂終難攜手。在人性弱點的羈絆下,一個過早隕落,一個陷入了痛苦和絕望……在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看來,這部戲在藝術上的成就不僅在於故事精彩,更是在演員一流的表演與唱腔外,對人性透視的深入。
以京劇故事為藍本改編的電影並不稀奇,如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但3D電影版《曹操與楊修》與這些電影不同,完全由京劇演員出演,在京劇上保持原汁原味,每個唱腔都沒變,只是用電影的藝術形式刻畫京劇的內核。該劇採用世界最先進的3D全套實拍攝影設備和杜比全景聲製作系統,用特效技術營造了多維度真實環境。比如,開場的草船借箭,一發發箭頭逼真地朝觀眾射來。練兵場上,京劇武生扮演的士兵似乎騰翻到眼前。
尋找虛擬京劇和寫實電影的最大公約數
據了解,京劇電影工程於2011年啟動,由京、津、滬三地多家單位共同參與。尚長榮先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用電影演繹京劇的一大好處是便於傳播、推廣。“你要在劇院演一齣戲,一個團隊得百十多號人。而電影是高清全景聲的,戲也好聽好看,可以反覆欣賞。”
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中士兵操練的畫面。
電影《曹操與楊修》的導演滕俊傑2013年拍攝的京劇電影《霸王別姬》開啟了3D全景聲電影的破冰之旅。在上映後的兩年多時間裏,這部影片應邀在美國、法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馬來西亞、奧地利、義大利、匈牙利、塞爾維亞、波蘭等國家上映,並在洛杉磯為中國電影首獲世界3D電影最高獎“金·盧米埃爾獎”。“京劇為本,電影為用。不能傷害到京劇本身,這是前提。”滕俊傑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跟京劇藝術家們無數次開會、研究方案,甚至推翻重來,唯一目的就是在虛擬的京劇和寫實的電影之間盡可能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讓它向世界表達這是京劇,而不是非驢非馬的東西。”
京劇電影中的曹操(右)與楊修。
那麼,如何尋找公約數?滕俊傑表示,電影觀眾有很強的腦補能力,留下一些空白,觀眾會自己補上。所以,電影《曹操與楊修》濃縮掉了京劇裏的一些過場,節奏加快了。再比如,舞臺上京劇演員的化粧大都用粉彩。粉彩是顆粒狀的,涂在臉上顯得粗糙。“劇場裏觀眾離得遠,但電影若如此是過不了觀眾眼睛這一關的。一個近景、特寫上來,一覽無余。於是,我們把京劇、電影的化粧師都集中起來,重新選擇色彩、材料,最終選擇了最適合電影的一種油彩,對演員整體的化粧品質、形象提升都帶來了新的理想效果。”
在反對聲中前行
京劇電影的嘗試從一開始就遭到一些反對聲音。有人認為,京劇是平面的舞臺藝術,拍成立體3D效果,會破壞京劇本身。還有人説,京劇電影一定會失敗。“前人再偉大也做不完所有的創新內容,天下之大,容得下無數新的創意。比起只説不做、一味坐而論道,扎紮實實的行動一定更有價值。”滕俊傑如此回應質疑,“京劇一直在不斷改革,梅蘭芳、周信芳先生就是改革的大家,梅蘭芳先生甚至嘗試用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給京劇《嫦娥奔月》來伴奏。他1929年底訪問美國之前,對美國觀眾的欣賞習慣做了細緻研究,對京劇的表演、舞臺、燈光、服裝等做了許多創新。否則哪有京劇今天如此蔚為壯觀的體系?”滕俊傑表示,任何創新都會面臨質疑。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但只要我們的創意是科學的、符合發展規律的,那些不理解的想法會轉變的。“就像一開始有人不理解微信,非議不少,現在已經離不開了。”
尚長榮先生表示,京劇在繼承上要避免僵化,在創新上要避免異化。京劇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與西方的歌劇等不同。“我們民族的戲曲積澱深厚,絢麗多彩,不要崇洋媚外。劇種的生命力就在於沒有背離民族的藝術個性。”他認為,3D全景聲京劇電影是時代發展的創新需要。戲曲藝術寫意,電影藝術寫實,實虛結合以前是矛盾,但如今在不斷打磨下,更好地加深了傳統戲劇藝術與當代科技電影藝術的結合。
“我們決不是要用電影來顛覆京劇表演本身。恰恰相反,是通過電影向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世界各地的朋友們介紹國粹,讓人們看了電影后對京劇有所了解,甚至漸漸喜愛,隨後再回到劇場去看京劇藝術家們充滿魅力的實體表演,形成更具規模的京劇愛好者、後備軍。”滕俊傑説。(張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