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城四月 春風沉醉的舞臺
北京演藝集團第三屆春季演出季將於3月31日起在京演民族宮大劇院舉行。一個月內,將有六台音樂會和戲劇演出亮相。
為演出季開幕的是《音樂森林成語故事會》。2017年,這部劇首輪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好評如潮。《音樂森林成語故事會》將成語以音樂會與兒童舞臺劇相結合的形式,通過演繹童話故事,讓小朋友們在欣賞音樂和演出的同時,掌握成語的真諦。開幕當晚,中國電影樂團將演奏《奧斯卡金曲視聽音樂會》。
4月20日的《改革開放40周年影視金曲音樂會》將精選中國改革開放至今40年間經典的、膾炙人口的影視歌曲音樂,用音樂的形式展示改革開放40年間音樂藝術的繁榮發展。4月21日的民族宮大劇院將響起已故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生前代表作品的唱段,演唱者是新鳳霞的女兒、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吳霜,而她這一次不以花腔女高音的方法演唱,而是完全模倣母親新鳳霞的演唱方式與風格。吳霜説:“我媽媽生前曾有個願望就是讓我繼承她的藝術,因為在我們家我的嗓音是最有條件繼承的,但我學了美聲。這一次我將完全演唱我媽媽的十幾部代表作,儘量模倣好。”吳霜這一次還請來了北京河北梆子劇團著名表演藝術家、七十多歲的劉玉玲登臺演唱河北梆子《竇娥冤》等。
4月22日的《竹之韻》中外名曲音樂會將用純竹樂器為觀眾演奏。屆時,觀眾將聽到世界最小長度(僅為4.6釐米)的口笛、世界上最大的長達3.3米的巨笛、世界上第一架用竹子做的低音格隆布等多種自行研製、奇特有趣的環保竹樂器演奏14首中外名曲。在4月29日《鋼琴角鬥士——四手聯彈音樂會》上,兩位來自義大利的著名鋼琴家塔齊奧·福特和盧卡·德爾·安納將通過四手聯彈為觀眾展現他們默契的配合能力和高水準的演奏技巧。
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匯聚六國七劇
賴聲川隔空對話曹禺 何冰亦導亦演悲喜劇
一部以當代方式解讀經典的《海鷗》,昨晚拉開了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的帷幕。迎來第八個年頭的邀請展今年有六國七劇紛至遝來,而這部由立陶宛OKT劇院演出的大戲,導演奧斯卡·科爾蘇諾夫以獨特戲劇語言,傳遞出傳世之作的普世價值和永恒意義。據悉,今年的邀請展中,世界精品、國內經典,以及經過一年策劃,聯合社會戲劇製作力量首次推出的邀請展特別單元,將陸續登臺。值得一提的是,兩部原創力作也將邀請展“放眼國際視野,回哺國內戲劇”的發展規劃付諸新的實踐。
《海鷗》之後,由法國馬賽劇院演出的莫裏哀晚年巔峰之作,以法式幽默還原女性解放的《可笑的女學究》,將接棒登臺。 莫裏哀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統治時期所寫的劇作在許多方面突破了古典主義的陳規舊套,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女學究》精準描繪了父權制社會女性解放過程中産生的種種荒謬可笑的社會現象。成立於1852年的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家劇院已有160多年的歷史,而《暴風雨》被譽為將藝術與想像完美融合的最佳篇章,是莎士比亞生前最後一部完整作品。該劇導演亞歷山大·莫爾夫是本國最具影響力的戲劇導演之一,曾為以色列蓋謝爾劇院排演《唐璜》。此次執導的《暴風雨》更讓他一舉斬獲俄羅斯戲劇藝術最高獎“金面具獎”。
坐落在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首都喀山的卡查洛夫俄羅斯模範大劇院,已有225年曆史。1999年在法國馬賽國際戲劇節首演的《黑桃皇后》是該院的保留劇目。這部普希金最富有幻想色彩的作品,由院長亞歷山大·斯拉庫茨科執導,在奔放的俄羅斯風情音樂、舞蹈的渲染下,以非常現代的導演手法,頗具實驗性的舞臺設計,帶我們重溫那個享樂主義之風盛行的彼得堡上流社會中俄國軍人們清貧卻又揮霍無度的時代。
而波蘭卡齊米日·戴梅克羅茲新劇院的《福地》,改編自1924年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作家弗拉迪斯拉伕·萊蒙特的同名作品,全面深刻地再現了波蘭王國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狀況。
兩部原創大戲分別是北京人藝演出中心與央華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原創新劇《北京人》,由賴聲川執導,劇雪、孔維、閆楠主演。其實賴聲川與曹禺頗有淵源,早在美國讀書時,賴聲川就曾遇到來校演講的曹禺先生,有過一面之緣。後結識曹禺之女萬方,並執導其作品《冬之旅》,而這部在致敬中傳承的作品將會因編、導二人的奇妙機緣帶來全新的化學反應。
何冰首次自導自演的奧利弗、托尼獎雙料佳作《陌生人》,是一部幽默且飽含深意的悲喜劇。該劇出自法國劇作家弗洛裏安·澤勒之手,關注當下社會現實,獨特的敘事結構使作品頗具懸念。而何冰也將飾演劇中的父親安德烈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