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標題-2.jpg.jpg
著名戲曲教育家、京劇花旦表演藝術家、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原校長張逸娟因病逝世。追悼會將於本月26日在八寶山舉行。
張逸娟專攻花旦,兼習青衣、花衫、刀馬旦。1966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校後留校工作。從藝六十年來,她先後師從陳世鼐、羅玉萍、汪榮漢、李香勻、程玉菁、趙桐珊(芙蓉草)、荀令香、蕭盛萱、張正芳、陳永玲、馬宗慧、陳宜玲、宋麗芬、趙榮琛等先生,打下了紮實的專業藝術基礎。潛心鑽研荀(慧生)派表演藝術,進行荀派劇目的學習、整理工作。
作為京劇表演專業教師的張逸娟,她把“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有權來教別人,培養別人”的名言視為座右銘,她極為重視自身文化知識、藝術理論修養的完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準。2017年9月,當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後,仍然隱瞞自己病情,奮鬥在教學的第一線。直至病重臥床,心中所念者仍舊是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囑家人代為完成學生的期末考試指導工作。
在繁忙的教學與組織工作同時,張逸娟還身體力行,堅持“理論聯繫實踐,場上結合案頭”,曾撰寫《中國藝術教育大系·戲曲表演教學劇目綱要》(花旦部分)、《京劇流派劇目整合》(荀派部分)、《文藝賞析詞典》(戲曲部分),發表《繼承與發展——〈小上墳〉教學體會》《樹立精品意識,恪求繼承發展——〈金玉奴〉教學體會》等論文,均在規範基礎上頗有獨到見解,值得同行借鑒。這些文稿在闡述自己教學實踐心得的同時,也充分顯示了她在戲曲藝術理論方面的修養。1995年,組織編制、參加並出版發行了戲曲教育系列叢書《王瑤卿先生劇目精選〈紅鬃烈馬〉》《傳統京劇人物造型薈萃》《戲曲旦行身段功》等,獲北京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張逸娟在數十年的人生道路中曾經無數次地幫助過別人,捐資助學貧困生。
張逸娟老師七十年的人生中,得到過前輩藝術家的真傳,舞臺實踐能力過硬。張逸娟老師的一生,是潛心學藝,努力獻藝,悉心傳藝的一生,是奉獻給事業的一生,為中國戲曲學院與中國戲曲教育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永遠值得後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