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標題-5.jpg.jpg
- 1.jpg.jpg
“京劇聽的就是京韻,京胡就是非常有京韻的一種民族樂器。下面我們就給大家帶來這首《夜深沉》。”昨天上午,著名指揮家譚利華第三十三次登上了國家大劇院周末音樂會的舞臺。十年間,類似的普及講解,譚利華不知已經説過了多少遍,但每一次他仍舊樂在其中。2008年的1月13日是國家大劇院第一場周末音樂會上演的日子,昨天,這個陪伴了無數樂迷成長的系列音樂會走過了整整十個年頭。大家的老朋友北京交響樂團也如約而至,在全場觀眾異常熱烈的掌聲中,一口氣演奏了11首中外名曲,其中既有歡快優美的《鐵匠波爾卡》、《溜冰圓舞曲》,也有享譽世界的“老柴”《第四交響曲》,《花好月圓》、《我的祖國》等傳唱不息的中國旋律也被一一奏響。
“十年了,不管多忙多累,安排我們到周末音樂會,我們就一定會來參加。”音樂會開始前,譚利華在化粧間中一邊整理着服裝,一邊對記者説,“哪怕是在外地也要趕回來,我親自指揮。”自2008年啟動以來,大劇院的周末音樂會雷打不動,每週舉辦一場,邀請的儘是響噹噹的名家名團。在這片特殊的“滴灌”舞臺上,477場音樂會先後上演,“家庭音樂會系列”、“指揮家系列”、“值得聆聽的古典音樂系列”、“值得聆聽的中國民樂名曲系列”……每個精心策劃的系列都主題鮮明,六十多個藝術團體為70萬觀眾演奏了900多位中外作曲家的2000首傳世作品。與此同時,周末音樂會始終堅持普通觀眾40元、會員10元的低票價,只希望能讓更多觀眾跨進這個“低門檻”的高雅藝術殿堂。
“演講結合、賞析並重”是周末音樂會的另一大特點,譚利華就是時常來給大家講解的藝術家中的一位。“這十年的變化相當大,真的培養了一大批熱愛藝術的普通市民觀眾,這一點,的確非常了不起。建成一個藝術航空母艦需要錢,但能把它辦得接地氣,不容易。”
家住西城區的楊先生是周末音樂會的鐵桿粉絲。散場時,他仍然沉浸在馬向華與樂團共同帶來的那首《夜深沉》中。“我相信這個曲子對我們許多觀眾來説都有難忘的回憶。” (高倩 肖一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