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標題-1.jpg.jpg
京劇唱、念、做、打“四功”的好壞,在於演員運用口、手、眼、身、步技巧的嫺熟程度。戲班將其稱為“五法”。本期“京劇小課堂”,本報特邀山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王華瑩,為大家講述京劇的“五法”。
口:口法在五法中佔居首位,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不僅要唱得動聽,念得清脆上口,在口形上也要給觀眾一種美感。而不同的角色在表演時要運用不同的口形。
手:京劇演員手的姿勢與手的動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以“ 雲手”為例。“雲手”是一種常用的程式動作,它是通過雙手、雙臂相互協調的動作,構成舞蹈化的姿態,用以表現人物的精神氣度。“雲手”的手勢,根據不同的行當、不同的人物性格,就有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
眼:前輩表演藝術家們常説:“上臺全憑眼,一切心中生。”藝術家們創造性地運用眼睛這一器官,表現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癡、傻、呆等情感與情緒的變化,並將這種表演方法代代相傳,成為“五法”之一。
身:身法是五法中的樞紐,起到承上啟下、上聯下接的中樞作用。身法的功能大致分為以下幾種:起、落、進、退、側、反、收、縱。每個演員在表演中做出的每個身段或動作,都是和上面所講的八個字的姿勢所分不開的。在京劇裏,身段表演十分重要,它在相當一部分劇目中佔有極為關鍵性地位。如梅蘭芳先生在《貴妃醉酒》中,通過採用“臥魚”形式的身段表演,讓觀眾得以體會到楊貴妃酒醉後的複雜心態。
步:步法泛指演員在舞臺上舉足、邁步的規律、程式。步主要指的是“臺步”。臺步是演員在舞臺上走路所用的藝術化的步伐。在京劇中,根據劇中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以及規定情景的差別,臺步也各有不同,如雲步、蹉步、醉步、跪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