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ile310.jpg.jpg
旦角流派,創始人為梅蘭芳。京劇“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藝術體系是京劇藝術代表,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幼年拜吳菱仙為師習青衣,後又得陳德霖、路三寶、喬蕙蘭、王瑤卿等教益。善於學習,能將他人藝術之長融於自己的表演中,並大膽地發展創新,形成京劇界承前啟後影響深遠的流派,世稱梅派。
梅派藝術博大精深,平和自然,頗具魅力,在唱、念、做、舞、音樂、服裝和劇目各個方面都有創造和發展。梅蘭芳的嗓音清亮甜潤寬圓,音域寬廣,音色純凈飽滿,氣口運用純熟無痕,從無氣餒音懈之處。演唱珠圓玉潤,自然大方,毫無雕鑿之痕跡,不尚花哨,絕無怪腔、險腔,始終用中正平和之音,聽來甜潤流暢。一改傳統青衣偏重於既細又高之弊,演唱舒展醇厚,富有韻味,剛柔並濟,使唱腔豐富有變,恰當地通過唱表達人物的情感。他精通音律,唸白講究尖團四聲,富有情感,抑揚頓挫,層次分明,使人既感到婉轉動聽,又自然地表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表演強調體現人物感情變化,改變了傳統青衣重唱輕做的做法。將身段、手法、步法、眼神及面部表情融為—體,處處顯得自然順暢,從各個角度多方位地給人以美感,整體表演能達到渾圓無瑕之境界,顯得精美絕倫,處處有“戲”。他重視劇目中的舞蹈表演,對豐富旦行藝術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別姬》中劍舞,《西施》中羽舞,《嫦娥奔月》中鐮舞,《天女散花》中綢舞,《黛玉葬花》中鋤舞,《上元夫人》中拂塵舞,《太真外傳》中盤舞,《廉錦楓》的魚桿舞等皆為梅派藝術中的精華部分。這些舞蹈化表演,不僅豐富了表演手段,而且增強了京劇藝術的美感和感染力。在音樂唱腔設計和服裝改革上也有出色的貢獻,表現在唱腔的豐富,樂隊的充實,伴奏上增加了二胡,化粧的更新,以至舞檯燈光、幕布、道具等各個方面改革,均體現出化俗為雅、化濁為秀、化板為靈的特徵。梅派藝術將唱、念、做、舞有機地融為—體,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美學原則,具有端莊典雅的古典美,處處表現自然中和,從平淡規矩中顯現出精深含蓄且長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在劇目方面,梅蘭芳的建樹也十分突出。整理加工了許多傳統劇目,如《宇宙鋒》、《貴妃醉酒》、《奇雙會》、《金山寺》、《斷橋》、《二堂舍子》、《審頭刺湯》、《打漁殺家》等,經過畫龍點睛式的加工,使舊劇目煥發新光彩,成為流傳久遠的梅派代表劇目。特別是《宇宙鋒》、《貴妃醉酒》,更是梅蘭芳蜚聲海內外的傑作,劇中唱、念、做並重,全面地顯示了梅派藝術之精華。他還創編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新劇目,著名的有《霸王別姬》、《穆桂英挂帥》、《生死恨》、《抗金兵》、《天女散花》、《太真外傳》、《廉錦楓》、《風還巢》、《西施》、《洛神》、《麻姑獻壽》、《黛玉葬花》及時裝戲《孽海波瀾》、《鄧霞姑》、《一縷麻》等。其中《霸王別姬》為梅派成名代表作,劇中的[南梆子]唱腔、劍舞等精彩片段,常演常新,歷久不衰。《穆桂英挂帥》是梅蘭芳晚年唯一新作,融入了一生藝術追求的結晶,更趨於清淡含蓄,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此外,拿手戲尚有《玉堂春》、《王寶釧》、《四郎探母》、《汾河灣》、《虹霓關》及自編劇目《木蘭從軍》、《春燈謎》、《天河配》等。崑曲方面,其代表作有《游園驚夢》、《舂香鬧學》、《佳期拷紅》、《思凡》、《刺虎》等。
梅派藝術成就輝煌,影響廣遠,梅派傳人在後輩演員中及票界難以數計。較著名的有程硯秋、張君秋、李世芳、言慧珠、杜近芳、魏蓮芳、丁至雲、羅慧蘭、顧正秋、梅葆玖等,其中程硯秋、張君秋、杜近芳均在梅派基礎上有了創新和發展。至今尚活躍在舞臺上的梅派旦角有沈小梅、楊秋玲、李玉芙、李炳淑、夏慧華等。票界有南鐵生、楊畹農、包幼蝶等。再傳弟子有李勝素、李潔、董圓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