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説立春節氣

日期:2020-02-03 17:59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從今天起,萬物復蘇,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一年之計在於春,願大家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讓我們一起共抗疫情,共待春歸。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農業生産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由於它為春天之始,民間都把農曆立春作為節日來過。在民國使用西曆以前,立春即為春節(正月初一曰新年或元旦),古時人們在這一天還要舉行迎春大典。

  

  隨著該節氣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慢慢變得暖和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於上升和增多。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捩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薹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説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立春過後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農事活動由此展開。這時人們也走出門戶踏青尋春,體會那最細微的最神妙的春意漸近的感覺。

  

  舊俗立春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春節”,為迎接春天的到來,我國各地有許多“迎春”的風俗習慣。據《禮記·月令篇》記載:周代,立春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至東郊迎春,並祭太皓、芒神,祈求農業豐收。

  

  這天全國不少地方的人有吃春餅、春卷的風俗,名曰“咬春”。吃春餅的風俗古已有之,晉代有“五芋盤”即“春盤”,就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

  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同時要配上時令菜炒制的和菜,如韭黃等切絲炒。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吃時要用春餅將和菜包起來吃,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