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小寒】在一年最冷的時節裏感受春天新氣象

日期:2020-01-06 10:14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裏面的第二十三個節氣,標誌著中國大地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了。

  俗話説,“冷在三九”,“三九天”多在西曆1月9日至17日,正是在小寒節氣內。根據我國氣象資料的記載,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時節比小寒時節冷,因此,小寒節氣的到來,也標誌著最冷的寒冬臘月正式開始了。

  古人為小寒節氣歸納了三個物候——雁北鄉,鵲始巢,雉始雊。 “雁北鄉”,古代“鄉”通“向”,大雁感受到北方大地的春意萌動,準備向故鄉遷移了,古人認為到立春節氣後,大雁就全都飛到北方了;再來看“鵲始巢”,喜鵲是中國人十分喜愛的吉祥鳥,喜鵲築巢常常要花費很長時間,為來年孵化産卵做準備,因此喜鵲築巢的過程,頗有些人類社會中家庭形成與延續的意味;最後來看“雉始雊”,“雉”是野雞,“雊”乃雉鳥彎著脖子用力鳴叫的意思,依照古人的觀點,野雞們感受到陽氣的萌動,開始發出迎春的鳴叫。

  古時人們在小寒節氣裏基本上不進行戶外活動,動物也難覓蹤跡。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詩,就描繪出這樣一幅江鄉雪景圖: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全都斷絕,不見人影蹤跡,唯有江上孤舟裏的一位漁翁,披蓑戴笠在獨自垂釣。

  小寒時節,也正好是臘梅盛開之時,臘梅,實為“蠟梅”,因為臘梅大多會在臘月開,人們就誤用成“臘”。而梅花和臘梅其實並不是一種花,但它們都在寒風中開放。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文人騷客喜愛它們迎著寒風開放的品格,留下了不少描寫梅花和臘梅的詩句。

  宋代詩人王安石曾寫過一首名為《梅花》的咏梅詩,留下了“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名句;元代畫家王冕在《墨梅》的詩句中,也留下了“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詩句。

  古人認為“禽鳥得氣之先”,也就是説禽鳥最先感受到時節與氣候的變化,因此以它們的生活習慣作為物候。唐代詩人元稹在《小寒》一詩中反映了鳥類的節氣變化: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雙鷹近北首,雊雉隠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進入小寒的節氣裏,由於陽氣的萌動,大雁開始北遷了,喜鵲開始築巢了,野雞也開始鳴叫了。最後詩人感嘆道:現在雖然還是嚴冬,但離春天已經不遠了。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