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擬將融入社區建設 引導消費者購買體驗

日期:2018-11-22 09:07    來源:北京晨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非遺”擬將融入社區建設 引導消費者購買、體驗相關産品和服務

  ▲在今年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游客在參觀楊梅竹斜街“剪紙地圖”項目。該地圖以中國的手工藝剪紙與現代印刷雕刻工藝相結合的方式,在30釐米見方之內,生動還原城市肌理與自然人文印記。剪紙地圖所有産品均為原創設計、自行生産,已繪製世界100余個城市的地圖産品。  北京晨報記者 史春陽/攝  (資料圖片)

  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對《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條例》草案進行第三次審議。草案增加了“非遺進社區”的規定,提出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援社區將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社區建設。從文化惠民角度,提出通過補貼消費等方式,引導消費者購買、體驗相關産品和服務。

  非遺資訊納入統一數據庫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範圍,草案予以明確:本市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採取認定、記錄、建檔等措施予以保存,對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採取傳承、傳播等措施予以保護。

  草案細化了政府責任,提出市、區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應當綜合運用圖片、文字、錄音、錄影、數字化多媒體等方式,建立規範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檔案及相關數據庫。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非物質文化遺産檔案及相關數據資訊應當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等向社會公開,便於公眾查詢。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應當將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相關數據資訊納入全市統一的數據庫。

  將非遺融入社區建設

  草案增加了“非遺進社區”的規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援社區將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社區建設,打造社區特色文化。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非物質文化遺産及其相關文化産品、服務納入基層綜合文化中心(室)服務項目目錄,鼓勵有條件的基層綜合文化中心(室)通過提供展示設施、設立工作室、組織活動、建立合作平臺等方式,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宣傳、展示、交流等提供條件。

  本市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項目保護單位在社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宣傳、展示、交流等活動。本市鼓勵將保護本地區的代表性項目納入居民公約、自治章程、村規民約。

  建立非遺産品和服務消費促進機制

  草案還從文化惠民的角度,增加促進非遺相關産品消費的規定。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文化産品和服務的消費促進機制,通過協助宣傳推介、補貼消費等方式,引導消費者購買、體驗相關産品和服務。

  草案增加支援社會參與的指引性規定,本市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舉辦活動、資助項目、提供場所、開展研究、提供中介服務、參加志願服務、提供法律幫助等方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播、合理利用和發展;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採取購買服務、提供資訊、政策培訓等方式予以支援。

  同時增加鼓勵非遺國際交流的條款:本市鼓勵和支援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領域開展國內外的合作和交流。

  (張璐 楊亦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