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ile314.jpg.jpg
原標題:一筆在手如握春風 老字號戴月軒迎百年華誕:七年等待 百道工序成就一支“國寶筆”
展出的98年曆史的老筆。
北京戴月軒湖筆店董事長於天鶯在介紹毛筆文化。
民國大總統書寫的牌匾、和平解放西藏時用的簽字筆……一筆在手如握春風,專注於傳承湖筆技藝的老字號戴月軒如今已走過了一百年的歷程。10月9日,位於琉璃廠東街的戴月軒隆重舉辦百年紀念活動,特別展出了不同時期的牌匾、老物件和精品毛筆等。
戴月軒湖筆店創建於1916年(民國五年),創始人姓戴,名斌,字月軒,並以其本人的字為店名在北平東琉璃廠32號開辦了“戴月軒筆莊”,這也是琉璃廠文化街上唯一一家以人名命名的筆莊。其開業時的第一塊牌匾就是曾任民國大總統的徐士昌所題寫的“戴月軒”。戴月軒與其他筆莊的不同是“手藝”買賣,即前店後廠的模式。其所制毛筆具有“尖、齊、圓、健”之“四德”,達到“提而不散、鋪而不軟、筆鋒尖銳、剛柔兼備”的品質特點。戴月軒湖筆品牌的特色,適應了眾多文人墨客的需要,因而聲名鵲起。
多年來,戴月軒人恪守“穎毫純凈精中揀,聿師竭巧德為先”的古訓,前店經營高朋滿座,後店生産有條不紊。如今,“戴月軒湖筆製作技藝”已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戴月軒選料精、做工細、工藝高的制筆特點,通過一支支毛筆傳而廣之,百年來深受各界文人墨客的喜愛,數不清的文化鴻儒、丹青巨擘往來於戴月軒並留下諸多佳話。
走進戴月軒,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著名書法家陳半丁題寫的“戴月軒”牌匾。戴月軒牌匾左右有一對抱柱篆刻着一副楹聯“搖曳生姿緣鬥管,使轉得情在穎毫”,這是教育家、書法家富察莊凈在1982年琉璃廠翻建後重張時的重禮,觀此楹聯能使您感受到詩書的完美結合,教育家、書法家富察莊凈先生憑藉他對毛筆的熟知,才能夠抒發出如此生動形象的語句,把毛筆與使用效果完美結合,使人感受到運筆過程的“搖曳生姿”和“使轉得情”。在秉持湖筆經營的同時,戴月軒也增加了監製“紙、墨、硯”等文房用具,業務涵蓋“文房四寶”全部,並兼營金石篆刻、名人書畫。
近年來,戴月軒弘揚老字號傳統文化,堅守“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把毛筆製作當做一項文化産業來經營,讓顧客看到一個真實的“戴月軒”。目前,戴月軒第五代傳人做為筆坊的主力,正領軍制筆技藝的發展。筆坊作為非遺的展示平臺,對外展示中華傳統手工藝的窗口,每天迎接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一睹毛筆誕生的神奇過程。
戴月軒的筆坊不僅是手工制筆的傳承地,更是中華筆文化的傳播場所,數以萬計的中外游人走進戴月軒“筆坊”,與傳統工藝零距離接觸,成為民族文化傳播的聖地。此外,戴月軒還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店,拓展銷售渠道。(鮑聰穎 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