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ile312.jpg.jpg
在具有863年建都史的北京,各地手工技藝的精華匯聚於此,在不斷融合與昇華中一系列極具特色的宮廷藝術品誕生了,至清朝達到頂峰。其中八大工藝門類成為了清宮禦作的翹楚,被後人讚譽為“燕京八絕”。截至到2014年,“燕京八絕”已全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近日,首都博物館推出《匠心築夢爍古今——燕京八絕》展,276件工藝珍品講述着“燕京八絕”的前世今生。
在此精心挑選了北京工美集團旗下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在展覽中展出的部分館藏珍品邀您一同賞析。讓我們透過工藝品華麗的表像,講述老藝人們創作的軼事,探究心手相傳的造物真諦和背後一段段耐人尋味的工匠人生。
建國60周年獻禮巨作——雕漆《鼎盛中華》
該作品是為了慶祝建國60周年而設計創作的,造型採用世界第一青銅大鼎“司母戊”為原形,以傳統的雕漆工藝表現。經過半年時間240多道刷漆,在1.2cm厚度的漆面上進行手工雕刻。
從作品中體會“風”的存在感——牙雕《東坡夜游赤壁》
這是根據蘇軾所寫《前赤壁賦》中的描述創作的。石壁上的垂松、樹木上纏繞的藤蘿和江邊的蘆葦,江頭上的流雲托着一輪明月,都使人感到風的存在。創作者楊士忠回憶創作過程:為了加強人體向前的動勢,人物的衣襟向後飄動,而草葉向相反的方向傾倒,承托出小船向前滑動的感覺。
多種寶石映出雍容典雅——銀絲嵌寶石素地龍鳳紋手鏡
鏡身用純銀細絲編成鏡骨,底絲極細,上層用稍粗銀絲編成祥雲紋,層次分明,正面鑲嵌橢圓形玻璃鏡片,鏡背掐細絲嵌龍鳳祥雲紋,鏡身通體鑲嵌老坑翡翠、青金、瑪瑙、松石、紅藍寶石等多種寶石,手鏡下部配以青玉龍雲紋長圓形手柄,雕工精細,更顯珠光寶氣、雍容典雅。
精心雕琢山河之美——水膽瑪瑙《群山飛瀑》
極為難得的一塊玉料,創作者王樹森大師幾易其稿,設計了十幾個方案,經過反覆思考並廣泛徵詢意見,最後決定作“山子”群山飛瀑這一題材。王樹森為了克服“山子”易留於“呆板”不易“顯工”的難題,特別注重增加了“山子”的層次感,將景物安排成遠、中、近三個層次起伏的山巒,重巒疊嶂,山麓蒼松翠柏,流水潺潺,麋鹿躍動其間,仙鶴飛舞其上,既氣勢磅礡,又渾然一體。
具有時代意義的藝術品——白玉《東方巨龍花熏》
“東方巨龍花熏”的用料,是我國新疆生産的著名的“子兒玉”,色正而油潤,是一塊可遇而不可求的難得的良玉。創作者夏長馨説:頂蒂部位的蟠龍是寓意“虎踞龍盤今勝昔”。這條龍所在的突出位置,以及它的神態、大小,如同一部小説的開篇,它統率着整個熏的藝術形象,給人帶來觸目驚心的效果。作品於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大慶之前完成,並長期陳列安置在當時新建成的人民大會堂中的毛主席休息廳內。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各國元首宴會上又進行了特別展示。
因材施藝琢百鳥——珊瑚《百鳥朝鳳瓶》
此件作品的珊瑚用料極為罕見,作者採用透雕手法,充分利用材料的粗圓優勢,雕出祥鳳、仙鶴、鴿子來象徵百鳥,梧桐樹與牡丹花則表現太平盛世平平安安,寓意人民生活富裕吉祥。
寫實手法與複雜工藝的運用——牙雕《萬古長青》
作品以寫實手法,採用浮雕與圓雕等工藝技巧刻畫松、竹、梅傲霜雪的雅潔。寓意偉大祖國如歲寒三友一樣萬古長青,生機蓬勃。
織金嵌玉的藝術——金絲點翠鳳冠
鳳冠為歷代皇后參加朝中大典的頭頂配戴飾物,是皇權的象徵,最高權威的體現。此藏品為倣“明十三陵”開國皇帝朱元璋26子中排行第四朱棣皇帝和皇后的冠戴。鳳冠上面的裝飾為翠鳥羽毛,經花絲工藝掐、攢、填、焊等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是宮廷傳統工藝代表之作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老藝人手中的紅樓夢人物——珊瑚人物圓雕《迎春》
此作品所用材料為紅珊瑚根料,顏色純正,並以人物圓雕為雕刻技法,題材取自經典小説名著《紅樓夢》中的人物“迎春”,且身形婀娜柔美,神態傳神,衣紋線條流暢,恰似迎風舞動,韻律十足。創作者何榮係北京玉雕四傑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初,被授予“老藝人”稱號,並進入北京玉器廠長期從事玉雕設計與教學工作,對北京現代玉雕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實用主義的藝術表現——紅漆描金瓜棱盒
盒身呈八瓣瓜棱形,弧身弧蓋,線條流暢靈動,子母口上下開闔,丰韻飽滿,器形完美;通身髹朱紅色大漆,漆色鮮艷生動;器身上下滿飾描金“瓜藤”紋飾,其間並有描金喜字;打磨工藝精湛,光澤溫潤;整器富貴吉祥,紅紅火火,寓意美好,是一件難得的實用漆器藝術品。
細微處見精湛——戧金彩漆龍雲紋葵花口大漆盒
漆盒器型宏碩,呈葵花式,直壁平頂平底,子母口,上下開闔;整體髹罩朱紅色大漆,口沿處以及盒內髹黑漆,淺刻紋飾並以金彩勾填敷繪;上繪雲龍飛騰,下畫“壽山福海”,共十六組,雲龍左右對襯,氣勢磅礡;蓋面繪製“立龍”居中騰空,傲視天下,四週各有一龍環護左右,威儀四方,方尺之內氣奪天宇,令人驚嘆不已;盒內部繪飾戧金花草紋樣,玲瓏精巧。整器色彩艷麗,品相完美,收藏價值極高。
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景泰藍《饕餮紋雙螭耳壘》
此件作品,從紋樣以及器型的設計來看,皆是出自古代“青銅耒”,造型端莊典雅。器表口徑、肩、腰以及圈足處皆為回子紋,且點牙白色釉料,器身飾饕餮紋,並將傳統“饕餮紋”加以變形處理,呈幾何形連接,獨具匠心,富有較強烈的現代裝飾效果。整件作品打磨光滑,色澤清新秀麗,可稱為現代景泰藍製作工藝的經典之作,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徵和極高收藏價值。
跨界工藝的融合——髹黑漆彩漆描金長方盒
從作品的工藝特徵上看,屬於一件以金漆工藝為主體結合草編技術的複合型工藝美術實用器。盒體為木胎,通身髹醬紅色大漆,頂蓋部分採用金漆“雕填”描金工藝。“雕填”是金漆鑲嵌的特色工藝技術之一,再配合描金技術來強調線條的流暢和結構的佈局關係,用“雕填”的雕刻與填色來表現畫面的層次,且盒體的兩側採用草編工藝,做工緊密細緻,這是為了用草色來烘托髹漆的醬色主體,使主題的輪廓更加鮮明,裝飾效果更佳立體化。
此次由首都博物館借展的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館藏品,大多是建國後創作的時代精品,代表了中國工藝美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其材質、價值、工藝技巧、藝術品位,均代表了國內同行業的較高水準。
“絕技”與“技絕”,轉變只在彈指一揮間。傳統與時尚、手工與機器、昂貴與平價、古法與科技,這些看似矛盾的命題似乎可以借由此次觀展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