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居集宮廷、山東、清真三大菜係精華為一體,精於扒、爆、炒、煨,拿手名菜有金盅雞、鳳尾銀耳、玲瓏鮑魚。同時也經營大眾化的飯菜。無論腰纏萬貫的“大客”還是小門小戶的食客,都可以大搖大擺地步入柳泉居的店門,一樣受到夥計們的熱情招待,一樣喝到窖香濃郁的黃酒,吃到可口而又價錢公道的飯菜。
作為一家歷經百年滄桑的中華老字號,柳泉居那份濃濃的文化情結也着實令人稱道。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力作《四世同堂》、《正紅旗下》,均以此館做為素材和背景。老捨得夫人胡清女士也在1980年2月14日為《人民日報》撰寫文章介紹“柳泉居”。著名書畫家賈松陽先生題寫的“柳泉居”牌匾及溥傑先生留下的“琼樓勝景”、“即壽而康”的墨寶更為百年老店的深厚文化底蘊增添了一抹亮色。
時光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古老的柳泉居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不斷改進、完善自我。飯莊員工在積極探索研究北京風味菜肴理念和實踐的基礎上,賦予這古老風味以嶄新的內容,各種適應現代人口味的新型菜點應運而生,深受顧客的青睞。今天的柳泉居飯莊生機勃勃,它那古老的傳説、悠久的歷史與美味的佳肴將一同長存於世間。
柳泉居經營的菜以中檔為主,選料廣泛,精於刀工,講究造型,烹飪手法以爆、炒、熘、燒、燜為擅長。特色菜有荷花燕菜、雲片鮑魚、果料魚骨、金絲海蟹、火爆腰花等,尤其以拔絲菜最地道,拔絲蓮子、蘋果、鮮奶……金絲縷縷,喻情意綿綿。該飯莊工藝面點獨具特色,北京傳統的系列豆沙包是該店名優食品,柳泉居最出名的是山東特色麵食,比如烤饅頭、銀絲卷和豆沙包。柳泉居的烤饅頭,曾經是全北京第一,外表焦黃酥脆,內心雪白綿軟,掰開熱氣騰騰,一股誘人的麥香。頗受顧客青睞。
近年來,柳泉居飯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引進了新的菜肴,如炒鱔糊、油條八寶飯等等。柳泉居自己還釀製一種叫“木瓜北京黃”的藥酒,對風寒腰腿疼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