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成為京師著名的大廟會。因坐落在東城,與護國寺相對,俗稱“東廟”。清代,舊曆每月逢一、二、九、十開廟,1930年改用陽曆一、二、九、十開廟。每逢廟會,人流如潮,附近王府居住的貴族、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外國人、貧苦的市民和近郊的農民都來趕廟會。在這裡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土特産品,可以吃到多種北京地方風味小吃,可以看到北京的民間戲曲。《北京竹枝詞》中説,當年廟會全盛時期“一日能消百萬錢”。
豆汁兒
時至今日,隆福寺早已風光不再。十幾年一場大火把隆福寺一帶燒了個透,那場火過後,隆福寺再也沒有火起來。現在的隆福寺,仍有一些傳統的北京小吃店,如三園梅園、豐年灌腸、滷煮店等,最全的是隆福寺小吃。
各種點心
隆福寺小吃店很像傳統的國營飯店,現到櫃檯上買票,然後憑票到各個窗口去買自己中意的食物。窗口成凹字形排開,爆肚、豆面丸子湯、羊雜碎湯、門釘肉餅、艾窩窩、豆汁、焦圈、酥肉、豌豆黃、炒疙瘩……這些小吃,光是名字,就足夠我記一陣子的了。
焦圈
這裡的小吃是否仍保留着傳統北京小吃的原汁原味,我不得而知。對於北京人來説,這些小吃,已超越了食品的意義,成為一種追憶,一種情懷。
門釘肉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