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西四熱鬧的街巷間,大地餐廳卻有着一種遙遠大陸般的安穩沉靜,異域的菜肴並沒有帶來絲毫的隔閡之感,種種美味隱於質樸的環境中,那個動不動就把整瓶伏特加悶下肚的民族,大概就是喜歡這種大大咧咧的松散平易吧。而這種“大地”氣質,與北京人莫名的投契。於是,“大地”多少年來靜靜地融於北京食文化之中,一説要到“大地”試吃,參加活動的讀者們都感覺“很親切”,而店家為每人準備的由“大列巴”釀造而成的著名飲品格瓦斯,更讓人率先感覺到來自歐亞大陸北端的俄羅斯的清涼問候。
餐廳名字“接地氣”
眾人坐定,開始聊起了店名,“一個洋餐廳怎麼起了一個這麼接地氣的名?”王經理解釋:“大地其實語寓"大帝",是俄羅斯彼得大帝的"聯想"。”説起來,華天集團旗下的大地餐廳還真是一個接地氣的餐廳,作為1945年就建立起來的老字號,它一直主打“國人消費得起的西餐廳”,當時,別家西餐館大都是接待在北京的外國人或富官顯宦、名媛貴婦、留洋教授、時髦闊少等,而大地餐廳則以實惠的價格招待國人百姓。聽着這樣的介紹,再翻看有着梅葆玖、李金鬥、孟凡貴等“食客”讚譽筆體的留言本,大家仿佛可以撫摸到這家老店在歲月中累積的敦實紋路。
酸黃瓜“搶戲”
當然,對於“大地”最真實的觸感,是從菜品上桌開始的。經典的“紅菜湯”打頭陣,火腿沙拉、金槍魚沙拉、酸黃瓜、泡菜是第二方陣,炸豬排、黑椒牛排、悶罐牛肉、燜牛舌等硬菜更是掀起一次次的搶食高潮。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小的酸黃瓜成了搶手貨,一時間筷子往來頻繁,口碑瞬間就建立起來了,招呼彼此“快嘗嘗,特可口”。吃着炸豬排、黑椒牛排、悶罐牛肉、燜牛舌這些“硬菜”,拿酸黃瓜來緩和一下,確實能增強許多戰鬥力。
“奶汁烤鱖魚”裏的俄式精髓
桌上的又一輪高潮出現在奶油烤雜拌、奶汁烤鱖魚亮相之時。奶汁焗烤系列可是“大地”的拿手菜。厚厚的奶油經過烘制已經變成了金黃色,飄出的幽幽的奶香非常誘人,用餐勺探下去,仿佛在揭開白雪覆蓋的美妙礦藏,單單是外表已經令人心曠神怡,若是入口,更可以體會到奶香與鮮蔬或是魚肉的完美結合。
細品“奶汁烤鱖魚”,大家發現它之所以是大地餐廳的代表菜,不僅因為其味道,也因為“精神”。這道“名菜”沒有追求任何形式,就裝在普通的瓷盤中,而瓷盤經過多次烘烤,邊緣熏得微微發黑。但是,這種不雕琢,正是大地餐廳俄式菜的精髓所在,它的每一道菜都非常講究,卻沒有過分張揚和炫耀,就像一位洗盡鉛華的貴族,不動聲色中還是有股與生俱來的高貴與矜持。(蕭游 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