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字號的學問
北京繁華鬧市大柵欄有個大名鼎鼎的老字號“瑞蚨祥”,創辦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的山東濟南,創始人是孟子的後裔孟傳珊,字鴻升,今濟南市章丘區舊軍鎮人——他雇傭的夥計也大多是舊軍鎮的鄉親。開初,孟傳珊以經營經久耐穿的山東土布為主,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接連在上海、青島、天津等地設立分號,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增加出售綾羅綢緞和皮貨等高檔貨。
1876年(清光緒二年),25歲的新掌門人孟雒川看中京城最繁華的商業區大柵欄作為“瑞蚨祥”進一步擴大經營的最佳地點,派遠房族侄孟覲侯先在北京前門外鮮魚口內抄手衚同開設布莊,仍舊經營、批發經久耐穿的山東土布——大捻布,積累資本,等待時機。
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孟雒川出資八萬兩銀子,由孟覲侯在大柵欄街18號買到鋪面房,北京瑞蚨祥綢布店正式開張。如今126年過去,“瑞蚨祥”已經成為今天的“中華老字號”和“中國絲綢第一品牌”。老一輩的人都説,“瑞蚨祥”的生意紅火,除了孟子的後代經營有方:“至誠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關鍵還在於店舖的字號取得好,暗藏了發財玄機。有誰知道“瑞蚨祥”這塊金字招牌的含義?其中“蚨”字怎麼讀音?含義又是什麼?
“瑞蚨祥”:瑞字,瑞氣之意;祥字,吉祥之意;蚨,音fú,即青蚨,古書上記載的一種像蟬的昆蟲,在古代用作貨幣——錢的別稱。
東晉文學家干寶著《搜神記》(卷十三)記載了關於青蚨的傳説,説南方有一種像蟬一樣會飛,但比蟬大的青蚨。這種昆蟲:
生子必依草葉……取其子,母必飛回,不以遠近……以母血涂錢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飛歸,輪轉無已。
説的是青蚨産卵,必須要依附在花草的葉子上,産下大小像蠶卵似的卵。如果把它的卵拿過來,母青蚨一定會飛過來,不管青蚨與卵離得有多遠都一樣。雖説你偷偷地拿走它的卵,母青蚨必定知道你藏卵的地方。如果用母青蚨的血涂在81文銅錢上,用子青蚨的血涂在另外81文銅錢上,你每次去買東西,無論先用母錢,還是先用子錢,用掉的錢都會再飛回來,回到你口袋裏。這樣迴圈往復,錢就永遠都用不完了。
西漢淮南王劉安與門客編寫的《淮南萬畢術》一書也有“青蚨還錢”的記載:
以其子母各等,置甕中,埋東行陰垣下,三日復開之,即相從,以母血涂八十一錢,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錢,以其錢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錢皆自還也。
記載的故事與《搜神記》大同小異。總之,“蚨”取其青蚨還錢的“生錢”寓意。那麼“瑞蚨祥”的含義就不難理解了,取財源茂盛之意:在“蚨”的“生錢”幫助下,使賣出去的商品所得到貨幣的積累源源不斷,等於福氣源源不斷。能從生僻的古字中選出“蚨”字作為自己字號的關鍵名詞,可謂匠心獨運,寓意深遠,“瑞蚨祥”焉能不“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巧合的是,在清代“裏人何求”所著120萬字長篇小説《閩都別記》裏也記載有類似的“雌雄錢”“錢生錢”故事。在《閩都別記》第101回《道徒易試帶看二三寶 權惡難化只度一雞》裏,寫到了位於福州北大路與鼓屏路之間錢塘巷的由來:
林汝光發覺齋工餘心發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就有心助他,帶他一起回福州。……終於從寧波來到福州,余心發又要出去乞討。林汝光笑道:已到家山,銀錢還怕沒有?余心發問道:哪來銀錢?
汝光曰:“就邀汝去看金銀,堆積如山田,千萬人搬之不盡,方知我家山之異處。”遂帶至北門屏山下,有一池塘,汝光指之曰:“汝看,水裏甚物?”心發向前一看,原來滿塘都是銀錢,水清銅光照耀,問:“甚地場,可取得來?”汝光曰:“地名錢塘巷。要取便取,看有一錢在水岸邊,可去取來。”
令余心發大吃一驚的是,果然如林汝光師父所説,滿池塘的錢,有雄有雌,取了雄錢,雌錢主動跟上來;取了雌錢,雄錢主動跟上來。取了一百枚後,林汝光説夠了,並交待余心發用錢時,先用雄錢,到晚上雄錢自己會回來。到晚上,付出去的雄錢果然都回口袋裏來了,一枚不少。等於是錢塘裏的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清代“裏人何求”所著《閩都別記》的“雌雄錢”與晉代干寶所著《搜神記》的“母子錢”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福州錢塘巷的“雌雄錢”與北京“瑞蚨祥”的“青蚨錢”又是不是不謀而合,寓意相同?可見老字號的學問有多大。(施曉宇)